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農業保價政策議場問政焦點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議會報導。
點閱率:1,144

縣議會昨日聯席審查縣府九十二年度總預算案暨附屬單位預算案時,議員質疑農試所編列經費補貼高粱小麥收購補貼對象的公平性,認為應計畫性逐年追蹤,輔導農友轉業,並擴大補貼對象及其他農特產品,也讓保價政策發揮實質照顧農民的功能。縣長李炷烽表示,縣府除會加強內部控管作業,也會就整體資源的合理分配,及現行的農業政策做嚴謹的探討,以徹底、有效改善地區的農業問題。

縣議會定期會聯席審查會昨日在審查農試所高粱小麥收購差額補貼二億八千三百五十五萬元預算時,議員針對預算的編列提出意見。

議員謝宜璋指出,農委會在編列補助全國休耕農地補貼也不過編了二億九千萬元,地區農友統計也不過三、四千人,而具農試所登記的保價收購人數,也不過四百多人,如將政府編列高粱小麥差價補貼金額平均分配給四千多位農友,每人每年平均可分配七萬多元,這比每人每月補助三千元老人年金(另三千元為老農年金)還多。

謝宜璋也質疑二億八千三百多萬元的差額補貼效果,是否會讓農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是否真正照顧到所有農民。

他認為,縣府農業政策應訂有補貼規則,不是放任式的補貼方式,應設有上下限,評估產能,農業政策應追蹤結果,不能漫無目的,雖然縣府目前財政尚能支應,但未來財政是否能支付,是一大問題,應輔導農民轉業。尤其以地區休耕面積大於耕作面積,此種補貼政策也是一大諷刺。

縣長李炷烽強調,關於保價收購政策,縣府內部會做更嚴謹的探討,逐年縮小補助額度的方向,也是縣府積極研究的範疇。

農試所長陳世保指出,今年截止農試所保價收購登記人數雖只有四百六十人,但有的是一家十幾人由一人代表登記,有些農業集團栽培班,也是由一個人代表登記,實際種植高粱小麥的人數數倍於登記人數。而對於保價收購作業,縣府也訂有契作、監割等項嚴格的作業規定,嚴謹地針對契作面積、栽培地、產能分析比對,以確實執行保價收購政策。

身為縣農會理事長的議員蔡水游說,今年截至目前為止,保價收購補貼金額只支出一億三千多萬元,農友在休耕時種綠肥後,單位面積的高粱產能增加,並不是農友不想調整農業經營方式,希望農政單位也能為農友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農友也極願意配合。他並指出,明年編列二億八千三百多萬元保價收購差額補助,預期應可結餘,明年可將地區的特產芋頭、或地方蔬菜納入保價項目,也照顧廣大農友。

議員李沃士也對於地區的農業政策與未來的轉型措施表示關心,他表示,什麼農業政策最適合鄉親,對金門最有幫助,都是現階段需認真思考的方向。而保價政策對於農民的公平性與合理性,也值得政府深思,他也認為地區許多農特產品也應納入保價補貼範圍,並希望縣府也將農特產品與觀光做結合,以帶來雙重效益。

議員謝宜璋也進一步對於保價政策編列的預算提出意見,他說,大陸漁船越界捕魚,漁民營生困難,甚至有走私一點貨品,也不能怪他們,地區現有漁船大概有一百艘,平均每艘船造價約兩百萬元,縣府如果以編列保價收購差額的經費額度來算,可以買一百四十艘,而且還可以年年換新船,發展休閒漁業,漁會的漁民登記也有三千人左右,從縣府預算的編列,也顯示出縣府有「重農抑漁」的情形。

議員陳玉珍表示,所有改革都是痛苦的,政府有限資源必須用在刀口上,保價政策是否繼續,政策應讓民眾知道。她認為應儘速成立兩岸魚貨交易中心讓漁民有發展空間。

縣長李炷烽表示,縣府會針對整體資源分配,在一年內提出檢討,未來會配合農特產品行銷與整體農業政策作徹底有效的改善,以避免長年累月的鉅額保價收購支出,拖垮縣府財政。

議員洪成發則希望縣府輔導農機代耕中心將代耕收費降低,以鼓勵農友種植高粱小麥,以獲得保價補貼政策的實惠,改善生活品質。

昨日會中在議員謝宜璋的提議下,會中也通過將農試所高粱收購補貼預算說明欄中,除補貼高粱、小麥外,增列「其他農特產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