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積極掌握「二00四國際島嶼會議」的契機

發布日期:
記者: 江柏煒/專論報導。
點閱率:607
字型大小:

二十世紀最後十年以來,由於全球化在經濟、文化、乃至於政治層面的強大衝擊,迫使許多國家與地方社會必須有所調整與回應,以謀求新的發展方向與動力。十年前,宜蘭以大規模、高品質的公共建設,繼而以成熟的文化行銷作為產業火車頭的經驗,可說是最早的一波。迄今,諸多縣市已累積各式各樣的嘗試性作法:台南縣的白河蓮花節、台南市的府城觀光護照、苗栗的國際假面藝術節、屏東縣的風鈴季、高雄的城市光廊與燈會等,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央政府的「社區總體營造」、「創造城鄉新風貌」、「觀光客倍增計畫」等,也是這種思維脈絡下的產物,逐步調整過去輕忽三級產業的政策導向。

「2004國際島嶼會議」是金門的機會。這個國際會議不僅是學術界的盛會,也是縣府今明兩年施政的重點之一。然而,現在多數的討論似乎僅聚焦於會議的事務性籌備及觀光的環境整備。事實上,我們可從更宏觀的戰略目標及縝密的策略方法,思考這次會議對我縣的長遠影響。

一、發展「島嶼觀光」及「會議產業」的模式

從解除戰地政務以來,金門觀光產業在戰地神秘感漸退之後,榮景不再。由於國人對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的旅遊方興未艾,加上綠島、蘭嶼、馬祖、澎湖、墾丁等具島嶼及海洋觀光資源的國內旅遊地大力宣傳,金門的島嶼生態資源雖豐,卻未見觀光產業的提升。其實,金門有相當優越的地理條件,位於大陸與海洋的介面,如果規劃建設得宜,可以是中國廣大內地民眾觀光的選擇之一。但島嶼觀光首重環境資源的研究、保育及經營管理,缺少這些就注定出局,而這些工作又不是立竿見影,人才的培育與保育意識的建立是其基礎;再者,創造政策的誘因,吸引民間投資也非常關鍵,適度開發優美的海域空間,提升觀光飯店的軟硬體,有助於觀光的多樣性及基礎設施的建立;當然,這些開發均需納入有效的管理中,如劃定海岸環境敏感區、規範海岸土地使用內容、訂定開發審議的標準等。唯有積極地將「海域」視同「陸地」般的重視與管理,方能符合金門做為島嶼的特性。

同時,應藉由這次機會逐步建立金門的會議產業。會議產業,經常是世界各國偏遠或離島地區觀光產業發展的重頭戲。以日本的沖繩(琉球)為例,當地的縣政府給予土地租稅及營業稅優惠,鼓勵業者經營結合休閒活動、住宿旅館及會議用途的度假中心,並協助業者聯繫日本本島之公務員人力訓練、教師研習、企業人才講座等,定期於沖繩舉辦。這些度假兼開會的活動,往往可以攜家帶眷,所以休閒遊程的規劃或觀光景點的整備不僅針對大人,也考量了小孩或長者的需要,進而創造更多的觀光產值。因此我認為「2004國際島嶼會議」是一個起點,讓我們開始思考金門引入會議產業的可能性,並積極進行跨部門的整合,讓土地使用、環境景觀、觀光服務、行銷管理的整備得以開展,維繫地方的競爭力。

二、鼓勵「島嶼環境科技」研發,建構「生態之島」

不同於「工業經濟」,運輸成本對於「知識經濟」並非關鍵的因素,因此往往是偏遠或離島地區機會翻轉之所繫。做為一個能源相對稀少的島嶼,金門其實可提供島嶼環境科技之知識經濟發展的沃土,綠色能源的研發及生態環境的保全,非常重要。舉例來說,假若與國內外學術機構合作,投入海水淡化技術、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綠化及水資源保育、島嶼農漁業改良、海洋及海岸變遷等主題的研究,將這些科技積極應用出來,並政策性給予適當的補助,當可讓金門成為島嶼環境科技的研發中心,建立生態之島。讓我勾勒一個世外桃源的情境:「2020年,我搭乘著輕軌電車,穿梭於環島北路的林蔭大道,沒有大城市的塞車之苦,清新的空氣一如世紀之初;街上造型優美的路燈,是由太陽能電板點燃的;榮湖畔汶水聚落的老朋友歡迎著我,今晚我將住在傳統風貌的民宿裡;村子的能源,靠金沙水庫旁風車公園的風力發電;這棟閩南建築改裝的民宿,有雨水回收及中水循環系統,澆花及清潔用水不再需要自來水;透水透氣的舖面及大量綠化降低了熱島效益,在微風徐徐的夏夜不再需要開冷氣;黃大哥的農場裡,在生物科技專家的輔導下,種植了有機的蔬果,鄉土風味菜的晚宴令人難忘;吃完飯後,在門口埕和老人們泡茶聊天,他們說:『明天又有台灣和廈門的社區要來這裡觀摩學習』,每個人臉上洋溢著自信與幸福:::」。這並非癡人夢境,端看我們知不知道往這個方向出發。

因此,縣府短期之內不妨可藉由「2004國際島嶼會議」的機會,與行政院國科會或環保署等中央單位共同合作,提供學者進行金門相關的研究獎助,並將成果發表於大會,凸顯金門在研發方面的重視。長期則可以持續性提供研究基金,與學術機構或業界合作,研發具應用性及市場價值的島嶼環境科技技術。這樣一來,讓金門真正取得永續發展的知識基礎,成為一個安居之生態島。

三、進行「都市設計」及「聚落保存」,創造地方魅力

如同大家預期的,國際島嶼會議是絕佳行銷機會,是金門面向世界的窗口。但平心而論,金城、沙美、山外及東林尚不具觀光城市的意象,傳統聚落的保存與再利用又未盡全力,道路景觀及綠化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這些景象,若攤在大批見識豐富的外國學者眼前,恐怕會大失所望。不過據我所知,目前鄉鎮公所的思維與需求仍未脫離鄉村整建的範疇,依舊停留在興建水溝、舖面工程的層次。我並非認為這些民生業務不重要,而是這些工作並不能創造具觀光意象的空間風貌。

因此,我認為若能利用未來一年多的時間,集中經費投入於主要城市的「都市設計」,以及傳統聚落的保存與再利用,才有機會創造出地方魅力。前者是擬定城鎮天際線管制、城區建築的設計準則、改善街道家具、活化歷史街區、街道景觀綠美化等工作;後者則是投入傳統聚落風貌的維護、傳統建築的活化再利用、輔導民宿與特色產業、設置地方文化館等工作。雖然這些事務相當困難,但卻是一條與國外接軌最快的路徑。暫時放棄齊頭式平等及綁樁式的選舉思維,先建立幾個示範點,取得帶動作用,當可避免治絲益棼。

最後,我想再度強調的是:以宏觀的視野看待即將到來的「2004國際島嶼會議」,集眾人智慧與力量,擬定清晰的主軸,逐步落實推動。2004年的金門(Quemoy),一定有機會脫胎換骨,重新站上世界的舞台。

(本文作者: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助理教授)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