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召開本縣兒童及少年福利促進委員會議

縣府召開本縣兒童及少年福利促進委員會議
縣府昨召開金門縣兒童及少年福利促進委員會九十二年度第一次委員會會議,縣長李炷烽表示,兒童少年福利工作是國家進步,社會健全的指標,他期許大家用「心」共同落實兒童少年福利工作,而對於身心障礙者服務中心的設置並希望社會各界對於設置地點與資源的整合應用,能做持平而理性的探討。
該項會議昨日上午假縣府會議室舉行,由兼任主任委員的縣長李炷烽主持,副主任委員縣府主任秘書翁廷為接續主持,委員社會局長張金成、教育局長盧志輝、衛生局長陳天順、城中校長李再杭、沙小校長楊肅正、何浦國小校長鄭藩志、寧中小輔導室主任李錫南、金門縣教師會會長陳自強等人出席,社會局課長陳大鵬及工作組員列席報告。
縣長李炷烽指出,兒童少年福利工作是一個國家是否進步,社會是否健全的指標,過去縣府因為財政狀況還不錯,所以各項福利措施在全國比較上,還是其中佼佼者,但是如何維持既有的這項成就,把兒童少年福利真正落實到其生活中,不是只有錢,「心」更重要,希望慢慢矯正過去只是給錢,卻沒有具體工作的作法。
他進一步指出,目前爭議較大的是今年社會局要成立的身心障礙者服務中心,地點的選擇一直是重點,過去曾經幾個案例,並未決定在哪,僅是考量幾個類似機構學校,以讓地區資源可以整合應用,免得小小地方,機構林立,倍多力分,對未來發展有影響,但眼見此種用心與努力,在社會並未獲得理性與持平的探討,這也是目前許多重大工作面臨的最大困難。
李炷烽說,凡事如無法有效持平理性探討其利弊得失,最後再來做決定,難免有些會遷就現實,而當前價值混亂,是最大的難關,而且執行單位對於預算有其執行壓力,盡可能還是鍥而不捨,真正有困難時,只好退而求其次,這也是不得已的選擇,不過類似此種事項是否有堅持,未來歷史會給予不同的評價。他也希望對於設置地方的選擇要慎之於始。
會中也熱烈討論通過三項提案,其中,由金城國中所提「請縣府分發具輔導專長之替代役男至城中協助推展輔導工作」一案,將俟年度分配名額確定後,若人力充足許可下再行檢討;如分發具有輔導專長之學校間同意調整,則予以調配;另由教育局向教育部爭取分配具備專長之替代役男來金服役。
關於寧中小所提「請社會局增置具有專業知能社工輔導員員額,以助學校實施『二、三級預防』的輔導事宜」案,由於社會局目前並無社工員編制,僅有的四位社工員均為約聘僱人員,因此,主秘翁廷為裁示社會局應配合縣府組織在造,將必要的人員編制送縣府人事室,統籌檢討分配。在目前無法有足夠人力支應下,個案則由衛生局心理師來施以輔導。
另外,社會局所提「為保護身心障礙兒童,建請配合內政部警政署訂定之『如何申請身心障礙兒童捺印指紋』申請辦法,落實建立本縣身心障礙兒童之指紋」案,由於該項指紋建檔作法關係著身心障礙兒童人權問題,主秘翁廷為裁定協調身心障礙者家長協會、殘障福利協進會等單位於辦理各項活動時加強宣導,並協助家長及監護人申請辦理以利完成建檔工作。
會中與會委員也針對各項攸關兒童青少年福利事項提出建言,張金成根據身心障礙者家長協會反映,建議殘障公車可由金湖國小加派教育替代役男隨車陪同;而學校不應強制要求身心障礙者提前放學。
盧志輝除說明現今學校替代役男人力不夠,無法隨車陪同外,也表示對於要求身心障礙者提前放學此種有違課程安排的作法會深入調查。他也說明教育局正研擬幼稚園至國小課後輔導要點,以讓雙薪家庭父母在下班後再去學校接回小孩。
陳自強則希望警察人員或社工人員於學生上學期間,協助學校前往網咖了解學生逗留網咖的情形,做為學校的參採。他也關心托兒所及一般居家托嬰的安全問題。
李再杭除了說明該校中輟生的個案情形外,並希望送入感化院的兒童,社會局應持續追蹤,家長及大同之家應關心夜間兒童少年是否有外出在外遊蕩;他也建議該委員會應有警察單位的委員,以使各項兒童問題的追蹤與介入輔導更為順利。他也認為目前地區對於托兒所的需求,現有十一家如輔導其完全符合法律規定後再立案,恐怕緩不濟急,是否先要求消安方面符合規定,以保障兒童安全。李錫南建議農試所、林務所應設立青少年服務窗口,推出季節性不同的主題活動,讓青少年增加接近大自然有益身心的活動;他並希望結合社區業者設立「安全商家」,隨時提供青少年兒童協助及通報工作;並建議多應用退休公務人員與教育人員,共同來擔任社會志工工作。
主秘翁廷為在綜合各與會委員的意見時指出,加開殘障公車目前因駕駛不足的問題,希望車船處應進行人力補足;學生蹺課逗留網咖,可請警察局少年組協助勸導;大同之家應注意學童零用金使用情形及夜間是否有院童在外徘徊的情形。
翁廷為也要求社會局應加強「一一三」婦幼保護專線的宣導,讓該專線發揮功能,為婦幼提供最大的服務。他也對於私立托兒所與補習班的設立,指示社會局持續加強輔導,並希望業者應實際了解是否有足夠條件辦理立案才繼續投資下去,否則將來縣府依法強制執行連續處罰後的損失很大。
而對於身心障礙者服務中心的設置受阻,翁廷為也以每年赴台探望就養在台各教養院的鄉親的親身感受,期許社會各界能將心比心,以愛心為出發點,讓事情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