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籍俊彥李金振榮膺金門技術學院首任校長
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於昨日正式掛牌獨立設校,自八十六年接掌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主任的李金振,通過教育部校長遴選委員會的遴選,榮升為金門技術學院首任校長。對膺任首任校長職務,李金振歸功於全體金門人的共同創造和努力,並認為金門分部奉准獨立設校,並不是建校的大功告成,而是宣示籌備工作結束之日,更是國立金門大學籌備工作的開始。他也期望以立足金門,跨越兩岸,放眼世界,作為未來開展校務發展的格局與方向。
李金振是道地的金門人,民國三十八年出生於古寧頭,家中世代務農。他十三歲時不幸遭逢父親逝世,但他並不氣餒、不喪志,在無父無依的艱苦環境下由母代父職教導、撫養、照顧下,半工半讀完成學業,並順利拿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從民國七十年起,服務於國立成功大學,期間擔任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任職期間表現備受各界肯定,直到民國八十六年,李金振才借調到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主任一職。民國九十年借調屆滿後,李金振有感於回饋鄉梓教育的使命,請辭國立成功大學教授職位,繼續為金門分部未竟之功打拚,在經過前後六年的慘澹經營,金門分部終於奉准於九十二年八月一日獨立為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李金振也憑著在職期間的傑出表現通過教育部的甄選及認證,順利當選國立金門技術學院首任校長一職。
而面對獨立後金門技術學院的治校理念及願景,就任校長一職的李金振表示,金門分部奉准獨立為國立金門技術學院,這不是代表建校的大功告成,而是宣示國立金門技術學院籌備工作結束之日,但也正是國立金門大學籌備工作的開始。他指出,就發展的角度而言,回顧過去,金門分部曾經是由專科升格為學院,展望未來,勢必由學院發展為大學。然而追求成長,並不是代表在數量上不斷增加,而是配合地方的要和優勢條件,發展成為一所小而精、小而美,而且頗具特色的大學。其規模期望以三個學院(文學院、管理學院、工學院為主)、十二個系所、三千名學生為目標。
李金振強調,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在各界殷切的期盼下終於誕生,其任務不僅要發揚光大金門的優良傳統,而且要帶動金門的發展,進而在世界的學術體系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他將本乎由近而遠的原則,立足金門、跨越兩岸,放眼世界,開展未來校務發展的格局與方向。
李金振表示,金門技術學院成立後,將與地方各界充分配合,共謀發展,期望在教學、研究、服務等三方面發揮大學為地方應盡的責任,並以研究閩南文化為己任,結合金門地區現有的優勢與特色,設置閩南學院,成為全世界研究閩南文化的學術中心;同時與民間產業共同的研發中心和人才培訓中心,達成建教合作專題研究與各項專業領域的評審工作。除此之外,他並指出,金門技術學院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因此在設校後將走出金門、邁向世界,與世界著名大學如美國西佛羅里大學簽定姊妹校和進行學術交流與學術合作。
而在過去六年來,李金振為推動金門分部獨立設校,努力結合教育部、校本部、與金門縣政府等各方面資源,期間往來台北、高雄和金門三地達六百多趟,拜訪教育部各司處,親自報告設校現況,與各單位增進瞭解、當面溝通,研擬校務展構想,更與同仁討論撰寫校務發展計劃草案,先後完成國立金門技術學院中長期發展計劃書、設校需地計劃書、獨立設校計劃書、整體校務發展計劃書等大計劃,為校務發展之依據,六年來已撰寫一千四百七十餘篇。
李金振在任職期間內爭取教育部補助經費三億一千萬元,完成興建金門技術學院綜合教學大樓工程;今年二月更著手學生宿舍開工計劃,預定民國九十三年五月完工,為住校生營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而臨時校區的克難時期,從沒有固定的教室和辦公室,仍不斷地追求科系的成長,其規模由原來的四個科增加到七系六科,成長了三倍,班級數更由四個班增加到二十二班,成長了五倍之多。另外,李金振亦努力用心於師資的提昇,聘請金門旅台學人返鄉兼課及美國知名的漢貴恩教授擔任講座教授,期間培育了五屆的畢業生,校友合計近千人,無論升學或就業均頗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