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脊鼠海豚在料羅灣擱淺死亡
金門海域的鯨豚擱淺又添新紀錄,一隻亞成的「露脊鼠海豚」在料羅海灣現芳跡,但擱淺死亡,卻顯凸了金門海域生態的生物多樣性和豐富。
中華鯨豚學會有鑑於金門海域鯨豚擱淺的紀錄頗豐,今年的「兩岸鯨豚研討會」會議地點特別選在金門,並預定於九月底舉行,屆時歡迎關心鯨豚生態的朋友共襄盛舉,一起來揭開鯨豚豐富的生態世界。
金管處指出,八月二日下午海巡署第九岸巡總隊港檢所岸巡人員於金門料羅海灣,進行例行性海域巡視時,在料羅後山發現漂浮物,近一步了解才發現是鯨豚擱淺,當時約為下午兩點四十分,海巡署第九岸巡總隊港檢所人員立即通知金管處,指有鯨豚擱淺事件。該處保育課長邱天火立即趕到現場,但鯨豚已經死亡,並有浮腫現象。
隔天上午中華鯨豚學會即派遣兩位獸醫師楊瑋誠、邱榮鐸前來協助處理,前往現場檢查鯨豚受傷情形,經兩位救傷人員初步鑑定應為露脊鼠海豚,屬於亞成年,雌鯨豚,經測量體長一百一十公分,體重十七點五公斤。該鯨豚外觀有輕度腐爛情形,體表有大小不一、圓形傷口,經解剖後,初步判斷為誤入礁石區擱淺死亡。
金管處指出,據兩位獸醫師表示,這隻鯨豚為亞成鯨,骨骼尚十分柔軟,無法製作骨骼標本,經初步判斷,係出生約兩三個月的亞成鯨,經詳細觀察外觀情形,並作成紀錄,以為研究用,屍體則就地掩埋。
金管處表示,據兩位獸醫師指出,露脊鼠海豚一般在台灣北部海域,如桃園、苗栗一帶及澎湖,均有所發現,但擱淺在料羅的這隻海豚,個體小,而金門與台灣海域相隔遙遠,是否可以游如此遠,兩處的露脊鼠海豚究竟是否為同一品種,均值得研究。
據相關研究資料指出,露脊鼠海豚,在中國大陸通稱「江豚」,主要出現在近岸海域,淡水和鹹水都可見其蹤跡,但似乎比較喜歡陰暗或渾濁水域,牠生性害羞,難以接近,但也顯活躍行動力。出生約五十五至八十公分,成體約一點九公尺,雄性稍大。其形態特徵:無背鰭,背頂微現窄脊,和白鯨外形有些相似。圓頭無鼻,頭可自由轉動。身體為淺藍灰色,腹部顏色較淺,喉及肛門附近為白色,死後身體變黑。
此次鯨豚擱淺救傷和處理工作進行順利,金管處特別感謝海巡署第九岸巡總隊港檢所岸巡人員及中華鯨豚學會的協助,由於他們對於鯨豚生態的關心,才能在快速的時間內完成處理工作。
而中華鯨豚學會有鑑於金門海域鯨豚擱淺的紀錄頗豐,因此,今年的「兩岸鯨豚研討會」會議地點特別選在金門,預定於九月底舉行,屆時希望關心鯨豚生態的朋友共襄盛舉,一起來揭開鯨豚豐富的生態世界,並且共同來推動鯨豚保育工作(如有相關問題可聯絡金管處保育課陳秀竹,電話:082-31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