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水試所放流自行培育黑鯛魚苗三萬尾

發布日期:
記者: 李金鎗/金湖報導。
點閱率:393
水試所放流自行培育黑鯛魚苗三萬尾

水試所放流自行培育黑鯛魚苗三萬尾

為維護沿海漁業資源,縣長李炷烽在水試所所長楊誠國等人陪同下,昨日前往新湖漁港左側海灘、母嶼海域人工漁礁區放流三萬尾黑鯛魚苗,以實際行動宣示復育海洋生態資源的決心,李縣長呼籲大家共同維護海洋資源,使金門的漁業朝向生命、生活、生產與生態四生的和諧與永續發展,金門美麗的海洋因大家的努力,使地區海洋漁業資源得以回復,活力無限,生機無窮。

金門水產試驗所為降低養殖生產成本及復育沿岸漁業資源,經成功培育黑鯛苗,並於昨日展開放流魚苗,由縣長李炷烽帶領金湖國小學生於新湖漁港左側海灘放流魚苗,再搭乘縣水試所家馴號試驗船出海,總共放流水試所自行培育的黑鯛魚苗三萬尾。期以增加資源衍生,改善漁場環境,復育沿海漁業資源,同時宣導保育共識。

水試所放流黑鯛魚苗活動於昨日上午九時許在新湖漁港左側海灘舉行,由縣長李炷烽主持,金門縣水試所所長楊誠國、縣府建設局長李增財、金門區漁會理事長吳安樂及金湖國小三、四十位小學生參加,隨後李縣長率同建設局長李增財、水試所長楊誠國及相關工作人員,一起由新湖漁港搭乘漁業試驗船「家馴號」出海,駛抵料羅外海母嶼海域之人工漁礁區,展開黑鯛魚苗放流復育行動,一起將六至八公分大的魚苗放流入大海,期待使海洋生物資源生生不息。

縣長李炷烽致詞時表示,今天海洋資源隨環境變遷,高科技應用、人為因素所造成污染破壞,使海洋資源一天比一天減少,依據民國七十六年金門近海海域拖網漁場調查,當時平均每一網次漁獲量為一百十四點三公斤,近幾年則降到僅三十幾公斤,海洋資源枯竭顯而易見。為使海域資源能永續經營和發展,金門展開生態復育行動,希望將過去獵捕型漁業轉換為培育型漁業,將海洋資源作一有效培育,以有效培育方式取代濫捕之行動,期望海洋資源可永續經營,漁民收益才能有保障。李縣長同時呼籲大家共同維護海洋資源,使金門的漁業朝向生命、生活、生產與生態四生的和諧與永續發展,四生為海洋發展永續基礎,更要禁止電魚、毒魚、炸魚等非法行為,使金門美麗的海洋因大家的努力,地區海洋漁業資源得以回復過去到處都有各種魚類,讓海洋資源活力無限,生機無窮,漁民生活才能獲得保障。

水試所長楊誠國指出,近年來由於大陸漁民時常越區捕魚,甚至採用炸魚、毒魚等低劣漁法,造成沿近海漁業資源快速枯竭,破壞了海洋生態環境,致使海域原有生物瓦解,僅靠魚類自然繁衍能力無法補充過於的損耗。對此一現象,水試所賡續大量培育魚介貝類種苗,擇定適當海域放流,除了放流黑鯛魚苗外,生態復育後續行動還有這個月十九日將於古寧頭放流二十對成鱟、一萬隻稚鱟,九月間於湖下、成功、后湖等放流三千台斤文蛤幼苗,期以增加資源衍生,改善漁場環境,並利用休閒漁業之推展,提昇漁民珍惜漁業資源及愛護海洋漁業生態環境之共識。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