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殺警奪槍及多件持槍恐嚇案葉維輝依殺人等罪嫌起訴並求處極刑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檢察署偵辦發生於民國八十七年九月間,時任金寧警察所警員之被告葉維輝涉嫌殺害金門縣警察局值勤警員曹義國奪取警槍,並持槍強劫台灣銀行金門分行城內辦事處及涉嫌多件持槍恐嚇案,經過數月來的積極偵辦,於昨日偵查終結,將被告葉維輝依殺人、強劫未遂及恐嚇等罪嫌提起公訴,其中殺警奪槍部分,檢察官認被告與死者曹義國同為警務人員,彼此並無仇隙,被告竟僅為擁槍自重,即萌殺機奪槍,顯已泯滅人性,且犯後猶飾詞矯辯,毫無悔意,實求其生而不可得,故殺人罪嫌部分向法院具體從重求處極刑,以還死者及其家屬遲來之正義。
金門地檢署指出,本件被告葉維輝自調任金門縣警察局警員起,常因品性不良、行為不端及工作不力等因素,屢遭記過及申誡之處分,加上因時常出入酒家等不正當聲色場所飲酒作樂,酒後亦常因情緒失控與人發生爭執鬥毆,遂興起擁槍自重,及欲讓上司背負重大刑案無法偵破之壓力等報復心態。遂於民國八十七年九月二十七日任職金門縣金寧警察所期間,於未經金寧警察所主管同意下,私自與同事調換大門警衛勤務後,夥同其他同事至金門縣內KTV酒店飲酒作樂,待其返回金寧警察所與同事交接勤務後,迄凌晨五時十分許,趁所有同仁均回寢室休憩,四下無人之機,擅離職守駕駛警車前往金門縣警察局大門口,適見正在任值警衛勤務之曹義國身上配帶有警用制式九○手槍,即興起殺人奪槍之犯意,竟對曹義國以警察局局長在金沙鎮「大舞台」有要事召見為由,誘騙曹義國上其所駕駛之警車,待行經金門縣金城鎮往金寧鄉環島北路之四埔林場隱密樹林內,伺機奪取曹義國身上所配帶之警槍,且不顧曹義國下跪求情,竟當場將曹義國射殺斃命,並取走曹義國執勤所配帶之彈匣二個、子彈二十二發及S腰帶一條。
曹義國命案發生後,被告雖曾遭警方列為清查對象,惟因欠缺積極事證而暫讓被告逍遙法外(當時未查出被告與同事換班及其擅離職守駕駛警車外出之不法事實),被告亦自知其被警方鎖定為目標,故暫時安份守己,以暫避風頭,並將奪來之警槍以不詳之工具磨去該警槍之槍枝編號後,將該警槍及子彈藏匿。事過年餘,被告見曹義國命案已逐漸冷卻,又開始出入不正當之風月場所,揮金如土,致經濟拮据陷於窘境,加以時任警職,經常協助巡守金門境內各家銀行,得知金門境內銀行之保全措施均相當簡陋,便心生覬覦銀行內鉅款之歹念,先鎖定設在金門縣金城鎮東門里內之「台灣銀行金門分行城內辦事處」為行搶目標。於八十九年一月十五日休假當日上午十一時二十分許,身著深藍色風衣、褲,頭戴全罩式安全帽,持曹義國所遭搶之警槍及子彈,衝入「台灣銀行金門分行城內辦事處」大廳內企圖行搶,喝令行員將錢裝入其所攜帶之旅行袋內,復以右手單手持槍向櫃檯天花板開一槍示警,行員乍聞槍響一時驚慌,全數尋找掩護,被告見狀竟持槍對行員躲藏處連續開槍射擊,幸未擊中致無人傷亡,惟被告見已無人幫其裝填款項,心知已無法得手,便持槍奪門逃逸,致行搶銀行之目的未能得逞。
金門地檢署指出,被告於犯下殺警奪槍及持槍行搶銀行未遂後,終因個人操守及風紀問題,於九十年三月間觸犯竊盜及偽造文書等刑責,而自行於九十年四月一日辭職,離開警界。被告脫離警職後,猶不知悔改,反而更加無所顧忌,終日縱情聲色場所,每每酒後與人發生爭執,便持曹義國遭搶之警槍多次公開尋仇恐嚇他人,以討回受損之顏面,前後連續犯下數件恐嚇案,終因被害人挺身檢舉,經由金門縣警察局與金門地檢署密切合作,抽絲剖繭多方查證,確認被告確有擁槍自重之事實,而向金門地方法院聲請搜索票及拘票,於今年五月間,將被告拘提到案,始讓沈寂多年之命案及搶案得以偵破。
承辦檢察官審酌被告與死者曹義國同為警務人員,彼此間亦無任何仇隙,被告竟僅為擁槍自重,即萌殺意,泯滅人性,完全不顧同袍情誼及曹義國死前跪地哀求,仍狠心驟下殺手,手段之兇殘,令人髮指,而死者何辜,竟成為被告一己私慾下之犧牲者?況被告不但曾為警務人員且世居金門,身兼人民之保母,竟未思以保障同鄉居民身家性命安全及造福鄉里為職志,於擔任警職時,即枉顧操守,經常進出不正當之風化場所,與人爭風吃醋,牴毀警譽,終致違法犯紀自行請辭警職;事後不但未自我反省,改過自新,反更變本加厲,不但為謀錢財而行搶銀行,且每與人酒後發生爭執,即肆無忌憚持原應用於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秩序之警槍恐嚇他人身家性命安全,以討回個人受損之顏面,如此危惡鄉里,魚肉鄉民,實為金門治安之毒瘤,且犯後猶藉詞掩罪,毫無悔意,審度被告所為之犯行,除犯行罄竹難書外,其為惡程度亦難容於天地之間,實求其生而不可得,故殺人罪嫌部分向法院具體從重求處極刑,以昭炯戒,並還予死者及其家屬遲來之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