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跆拳道起源亞洲朝鮮民族列為傳統體育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專題報導報導。
點閱率:714

你知道跆拳道的起源和發展嗎?對於跆拳道基本知識又了解多少?當然,學跆拳道的選手一定都比較清楚,但一般人恐怕所知有限。金門體育會跆拳道委員會就將跆拳道起源和發展等相關資訊,加以介紹說明,俾讓大家對跆拳道運動更加了解「入門」。

什麼是跆拳道,金門體育會跆拳道委員會指出,跆拳道是朝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運用手足技術,特別著重以足技進行搏擊格鬥。主要內容包括品勢(拳套)、搏擊(實戰競技與格鬥)、功力檢測三部分。

跆拳道起源於亞洲,被認為是韓國人的體育項目,備受韓國人喜愛,視跆拳道為國技。世界跆聯章程中寫著:「跆拳道是韓國文化的產物。」,跆(TAE)的意思是腳踢、撞摔;拳(KWON),意即用拳頭擊打;道(DO),是指方法、技藝和道理。跆拳道就是這種使用拳腳擊打的實用技擊。它簡單、實用,以踢法為主,約佔技法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它的品勢(拳套)有二十四種之多,是初學入門的練習手段與方法;它的內容還包括擒拿、格鬥、自衛術、基本功等技術。

跆拳道具有典型的東方文化色彩。它不僅是一項具備較強攻擊力的運動項目,也是一種精美的形體藝術和行之有效的強體健身方法。道的本身還蘊藏著一種精神追求和道理,其首要的一條是強烈的愛國熱情,和為正義而現身的崇高精神。「道」,作為民族精神的體現,習練者須具有具備勇猛善戰、敢打敢拚的素質,培養堅忍向上的作風,講究禮儀修養的人格。因此,練習跆拳道可內修精神、性情,外修技術、身體,培養出常人難以達到的意志品質和忍讓謙恭美德。這種內外雙修,生理和心理全面發展的鍛鍊方式,始終遵循一種不變的訓練程序和模式:反省|判斷|勇氣|信心|自衛|自持|獨立|沉著|領導|勇氣|合作|愛國。

跆拳道「迅速、有力、準確」的目標也正是現代人應具備的素質。透過功法與技術的練習,使每個樂於此道的習練者,既可掌握防身自衛的本領,又能培養勇武愛國的情操。所以,這項運動宜於我國開展,並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喜愛。

至於跆拳道的起源與發展,金門體育會跆拳道委員會指出,跆拳道古稱跆跟、花郎道,源於古代朝鮮的民間武藝。早在六八八年,新羅王統一了朝鮮,經濟繁榮,百業興盛,建立了一種「花郎制度」。到真興王時,便創立了「花郎道」。花郎道是花郎制度的組織方式,即將年輕人組織在一起進行武藝鍛鍊,其宗旨是「事君以忠,事親以孝,事友以信,臨陣無退,殺身有擇」。以此磨練人的意志、鍛鍊人的意志、鍛鍊人的體魄,培養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忠君孝親、英勇頑強、無所畏懼的戰士。在一本描寫新羅風俗習慣的書︽帝王韻記︾中,記載著跆拳道活動。

公元九三五年,勇敢善戰的高句麗軍隊推翻了新羅王朝,建立了高麗王朝。士兵們的戰鬥力,來自平日的訓練和對跆拳道的喜愛。他們常常用拳掌擊打牆壁或木塊,以磨練手部的攻擊能力。十分喜愛徒手搏鬥的忠惠王曾專門邀請臂力過人、武功超越的士兵金振希(亦有稱金扼郁)到宮廷表演手搏技術,使跆拳道聲望大振,並日漸被廣大民眾所接受。

公元一三九二年,高麗王朝被重文輕武的李朝所取代,故武功及跆拳道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但在民間,這一項活動卻始終沒有停止過。公元一七九○年匯編成書的︽武藝圖譜通志︾中收錄了「手搏」、「跆跟」等武藝的技巧與方法,以及動作圖解和一些器械的使用方法,並將很多技擊性很強的武術技藝融會到跆拳道的技法之中。公元一九九○年日本侵占朝鮮之後,建立起殖民政府,一度下令禁止所有文化活動,跆拳道自然也在劫難逃,在朝鮮境內銷聲匿跡。一些不甘寂寞或被生活逼迫的人遠離國土,到中國或日本謀生,同時把跆拳道延續了下來。更為重要的是,將其與中國武術和日本武道交融與結合,孕育了新的技術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自衛術再度興起,從異國他鄉回歸故土的朝鮮人,也將各國的武道技藝帶回本國,逐漸與跆拳道融合一體,形成了現在的跆拳道體系。一九五五年正式稱朝鮮的自衛術為「跆拳道」。

公元一九六一年九月韓國成立了唐手道協會,後更名為跆拳道協會,並成為全國運動會正式競賽項目。一九六六年第一個國際組織|「國際跆拳道聯盟」。一九七三年五月在漢城成立了「世界跆拳道聯合會」。一九七五年世界跆拳道聯合會(簡稱世界跆聯)被國際體育聯合會接納為正式會員。一九八○年國際奧運委員會正式承認世界跆聯。迄今為止,世界聯盟已有一百五十多個會員國,六千五百多萬愛好者參加練習。

跆拳道和中國武術同為東方武藝,兩者有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並互為借鑑。跆拳道之所以能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壯大,就在於它立足傳統,但不拘泥於形式,吸收世界各地武道的優點、長處,取長補短,使其更為完善;在固有的傳統技擊術基礎上,融合武技之精華,成功的解決了傳統技擊轉變成現代競技項目的大難題。

(系列之八)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