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國軍金門醫院下午與夜間門診時間略有調整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碧蓮/金湖報導。
點閱率:1,058

國軍金門醫院下午、夜間門診時間自即日起略有更動,請軍民病患密切留意,以免浪費候診的時間;另骨科出身的新任院長譚傳明,自九月份開設「骨科門診」,骨科門診每週三上午及週四夜間,希望關心自己健康的軍民大眾把握機會接受診療。

國軍金門醫院下午的診次,原掛號下午一時三十分至四時三十分,更改為下午一時開始受理掛號,下午二時起正式看診至下午五時。晚間的診次改為下午五時三十分開始受理掛號,下午六時起開始看診,歡迎軍民多加利用。

甫於上月中旬到任的新任院長譚傳明,自九月份起,每週三上午及週四夜間特別開設的「骨科門診」,譚傳明是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畢業,曾任國軍桃園總醫院外科、骨科、矯形外科醫官及骨科、外科、醫療部住任等職,尤擅長外科、骨科手術及治療,臨床經驗豐富、醫術精湛。

譚傳明談及門診常見退化性膝關節炎指出,膝關節在長期負重下,關節軟骨會退化、失去彈性、進而磨損,軟骨下方硬骨硬化,骨刺形成,關節變成腫脹、僵硬,內翻(O型腿)或外翻(X型腿)變形的情況,以致活動受限,行走或上、下樓梯疼痛,無法蹲踞,這就是所謂的退化性膝關節炎。

骨科醫師會依據關節炎的程度,給予抗發炎藥物或復健治療,並教導日常生活保養膝關節的方法,以減輕症狀,減緩退化的速度,若關節退化程度嚴重或保守治療效果不佳,醫師便會建議病患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將可矯正膝關節的變形,消除膝關節炎所引起的行走困難及疼痛,改善膝關節的功能,進而改善日常生活的品質。

譚傳明表示,骨科醫師經由手術,去除損壞的關節,以精密設計製造的人工膝關節取代已磨損的軟骨,這種手術便稱為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目前全台灣一年大約有15,000名病患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90年7月高彎曲型人工膝關節,被正式引進台灣,並獲健保核可給付,手術後膝關節有更大的彎曲角度,更適合用於日常生活中常須跪、蹲、屈膝的東方人。

譚傳明也表示,人工膝關節是在極先進的治金學、生醫材料學、生物力學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全球目前已能生產出極接近人體形態的人工膝關節,用以替代人體原來的膝關節。它包括金屬和塑膠兩大部分,金屬部分為鈷鉻鉬合金所鑄成的股骨及鈦合金所鑄成的脛骨關節,塑膠部分係為高分子聚乙烯所製成的髕骨及脛骨內襯。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