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試所復育海域資源放流一五0萬粒文蛤

水試所復育海域資源放流一五0萬粒文蛤
為培育金門地區沿岸海域內漁業資源,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昨日下午在歐厝海域舉辦文蛤一百五十萬粒放流活動,特別邀請中正國小師生及眷屬等三百餘人共同參與,縣長李炷烽期待經由這項活動加強生態保育觀念,也希望捕撈魚獲時要有抓大魚,小魚放生的觀念,才能讓海域資源生生不息。
昨下午四時起在歐厝海域舉行,由縣長李炷烽偕同夫人吳麗鳳到場主持,水試所所長楊誠國、縣府機要秘書許加發、中正國小師生及眷屬、水試所員工約三百多人共同參與。
對於老師與家長帶領孩子一起參與這項活動,傳承保育觀念,縣長李炷烽感到很欣慰,他不忘來個機會教育,告訴小朋友金門的海岸線有一百一十幾公里長。
他並指出,過去金門海域生產力很豐富,曾經是魚介貝類繁殖最旺盛的地方,帶給漁民很好的生活收入,但是因為過去總認為這些海域是沒有主人的,所以在此觀念之下,大家盡量去抓盡量去搶,特別是在小三通之後,大陸漁船來到我們的門口,抓個空空,這個問題是非常嚴重,縣府也結合海巡、岸巡、區漁會等單位成立護魚小組,加強取締、驅離越界捕魚的大陸漁船等護魚任務。
隨著捕撈技術的進度,大小魚一網打盡的方式,沿海幾乎是無魚可捕,李炷烽表示,過去這種「竭澤而漁」的觀念,把大魚小魚都抓光光,小魚沒有,就沒有中魚、大魚,今天地區的漁業發展就是面臨此種狀況,本縣水試所基於沿海海洋資源的保育、復育的任務與責任,先先後後作了做好復育沿海漁業資源的任務與工作,此次在大家的參與、見證,體會資源保育的前提下,再次放流三千市斤約一百五十萬粒的文蛤,統計至九十一年度止水試所已陸續在湖下、后湖、成功、烈嶼(上林、青岐、黃厝、羅厝)等海域放流文蛤總數已達到三千三百五十萬粒。
他進一步指出,在此之前民眾到海岸抓文蛤都能滿載而歸,這也是政府與民眾正確觀念推動下獲致的成果,希望透過此次活動呼籲大家以後抓魚要抓大一點的,小的放走,讓小魚長大以後才來抓,這才是補撈的正確觀念。
楊誠國說,金門戒嚴後海域資源日漸枯竭,水試所也一直在從事海域資源的培育,他也十分贊同縣長李炷烽對於捕撈魚獲中,大魚拿回去,小魚放生的觀點,並希望在放流活動中帶動大家資源培育的正確觀念。
隨後縣長李炷烽也偕同夫人吳麗鳳、水試所所長楊誠國、縣府機要秘書許加發、珠沙里里長歐贊隊及到場三百多位中正國小師生及眷屬、水試所員工沿著歐厝海岸線,並配合水試三號船於歐厝、泗湖海域配合實施放流活動,將一百五十萬粒文蛤苗佈放灑入海中,讓牠們隨著波浪投入大海懷抱。
而許多家長更利用難得的假日,與孩子盡情在白淨的沙灘中,挖蛤蜊、堆沙雕,親子歡笑聲迴盪在海邊沙灘美景中,在夕陽餘暉中度過一個難忘的假日時光。
水試所指出,近年來由於漁獲技術不斷提昇,漁業資源自然補充量不足等因素造成沿海資源日趨匱乏,並隨著人類對海洋利用程度提高,人為環境污染已對海洋生態造成威脅,已使主要食用魚種面臨減產之威脅,國際上已對部分魚介貝種採取限量、限體型捕撈之管制措施,亦致力於漁業資源之培育,此次放流即為資源培育之一環,希望能藉以加強漁業資源保育宣導工作,建立全民對漁業資源保育的觀念與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