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寧鄉十月起推出系列活動歡迎鄉親參與
金寧鄉九十二年度地方文化館「國礎國小閒置空間再利用」計畫,將從十月一日起陸續推出「耆老談鄉情」、「社區音樂教室」、「社區閒置媽媽教室」、「社區舞蹈廣場」等一系列活動,鄉長李文俊歡迎鄉親相招鬥陣一起來參與。
金寧鄉公所為充分利用榜林村內原國礎國小閒置空間,經鄉長李文俊積極向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及金門縣立文化中心爭取活動經費,將陸續舉辦多項動靜態活動,來提供民眾豐富的藝文饗宴。李文俊希望利用有效的資源,創造「閒置空間∣國礎國小」無限的生命,讓社區民眾能由政府經費的投注、人力的指導,以藝術的眼光及創作力賦予新生命,使成為社區共享的文化園區。
(一)「耆老談鄉情」:十月起每週一次,以四週時間,利用晚間七時三十分至十時,邀請榜林村耆老口述村史點滴,並由耆老互相對談,再由專人紀錄並加以整理作為資料,激發關懷鄉土、愛護家鄉、建設家鄉之熱力,並培養年青一輩鄉土情懷。
(二)「社區音樂教室」,十月一日起每週三、週四晚間七時至十時,以八週時間,聘請音樂博士,駐地教授各類吹奏樂器及表演,教導金寧鄉子弟基楚音樂,藉由活動鼓勵鄉村子弟學習音樂才藝的風氣,落實地方音樂文化紮根的工作,充實休閒生活內容。
(三)「社區閒置媽媽教室」,十月二十五日上午八時三十分至下午四時,聘請傳統美食師傅教授閒置媽媽製作美食手藝,促進媽媽自我成長,藉由金門小點心及傳統美食的製作學習,讓鄉村閒置媽媽組織起來,一起來經營地方。
(四)「社區舞蹈廣場」,十月四日起每週六晚間七時至九時,共八週,聘請舞蹈教師教授鄉民各類舞姿及社區舞蹈聯誼,藉由活動倡導地方舞蹈風氣,透過舞蹈學習,交流的機會,充實鄉民休閒生活內容。
李文俊指出,榜林村早年有油坊三間、十三間牛磨間、十三張網、織布四戶、地瓜酒釀造一家、麵粉製造十三家,惜受時代的變遷下,精緻食品取代老式手工,這些傳統產業已淍零,淪為歷史陳跡,民國五十八年為紀念愛國僑領陳國礎先生設立「國礎國小」,七十四年八月學校裁撤,已成廢墟,後經「社區閒置媽媽」,DIY巧手閒置空間再利用,目前已成社區圖書館、資源教室等,為喚起那失去已久的「社區文化」、「社區意識」,特以「在地文化」為特色,舉辦一系列社區居民休閒藝術活動。
他表示,「閒置空間再利用」在文建會積極推動下,各地方府無不極參與發掘「閒置空間」,將原本具歷史性之建築物修繕再利用,並注入新的軟體設施及地方活動,達到活化地區與資源全民共享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