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來金觀光宜未雨綢繆
大陸人民即將獲准來金旅遊,地區觀光產業的春天彷彿就在眼前,但旅行證件等相關問題若不儘速解決,恐怕這塊「大餅」又將成為虛擬在空中的餅。而包括中央與地方政府,又該在此關鍵時刻扮演何種角色,值得大家仔細思量。
從陸委會處長傅棟成及縣長李炷烽昨日座談會中的發言可以發現,現階段引進大陸觀光人口,最大的障礙在於證件取得不易,其原因則是所謂的「聯審制度」。
基於國家安全、行政管理以及中央相關部會的人力等考量,兩週才召開一次的聯審會,固然有其必要,但面對即將開放的新市場,中央是否應另謀解決之道?甚至應考慮李炷烽的建言,直接將人拉到金門來召開「聯審會」,否則,大陸人民報了名,始終不能確定何時出團,叫地區業者如何安排食宿接待?這種耗時又耗費的「高檔」旅遊,又有誰有能力消費?
倘若這項關鍵不能有效突破,所謂的「政策利多」與「大餅」,會不會像小三通一樣,被民眾、業者譏諷為「通三小」,而所謂新市場、新客源是否會成為懸在半空中的「空氣餅」?
此外,地區與觀光有關的社團,除了龍頭老大的旅行社商業同業公會,還包括旅館、餐飲、特產、遊覽車等產業,以及觀光協會、旅遊發展協會、觀光研究學會等眾多社團,大家各據一方,意見紛歧。事實上,細究這些組織,成員大多彼此重疊,但一塊小小地方,不過十來家業者,為何如此難以整合?再回顧金門觀光走過的十年歲月,似乎也多在內耗中度過。到底大陸觀光客進不來的原因在哪?該如何克服?業者彼此間又該如何攜手合作,透過策略聯盟來「做口碑」、「做品質」,讓這塊市場能永續經營,在在值得深思。
過去常有業者抱怨,縣府未能出面整合業者力量,但此次縣府受託出面,欲扮演收件「窗口」角色,卻又遭到強烈質疑。究竟公權力適不適合介入?該如何介入?諸如業者的監督、市場商序的維護、旅遊品質與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等,又該如何做到有效管理,讓市場能真正永續經營,更值得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