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隆重登場

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隆重登場
我國首度以「閩南文化」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昨日起在金門一連舉行三天,縣長李炷烽特別感謝研討會背後的「推手」:監察委員黃煌雄,成就了這項別具意義的活動,也盼此透過不斷舉行的類似會議,讓金門成為台閩文化交流平台,及閩南文化圈的交集點。
該項研討會昨日上午九時二十分在縣府多媒體簡報室舉行開幕式,縣籍立委吳成典、監委黃煌雄、福建省政府秘書長翁明志、縣長李炷烽、文建會第一處處長林登讚、金門技術學院校長李金振等貴賓均出席參加。研討會首日安排了「金門文化論壇」,由與會學者針對各項議題綜合討論,下午並安排專題演講,主講人囊括了海內外著名學者,以及來自對岸北京大學考古系的齊東方、廈門大學教授楊國禛、周長楫、陳支平等學者。
今(七)日上午延續昨日的專題演講,下午則分四組安排傳統聚落之旅、戰地風光之旅、橋鄉洋樓之旅以及歷史街區之旅,晚間則安排學者與社區居民茶敘座談。
明(八)日進入研討會的重頭戲,學者將分為歷史、社會文化、城市、聚落與建築、文化資產、社區營造等四個組別,在金門技術學院的六個場地同時進行論文發表與評述。預定八日下午三時舉行閉幕茶會。
參加研討會的台灣閱覽室創意總監楊蓮福,昨日特別致贈他所蒐集的金門戰地政務時期歷史照片二百多幀,由縣長李炷烽代表接受。
縣長李炷烽在致詞中,盛讚監委黃煌雄是促成這項研討會背後的「推手」。
李炷烽強調,金門堪稱當代世外桃源,集「生活、生態、生產、文化」於一身,相較於台省及對岸在高度開發後所遭受的破壞,金門堪稱閩南文化「最後一個基因庫」,未來將以「世界文化遺產」為目標,透過研討會等類似活動的不斷舉行,讓「閩南文化復興在金門」,也讓金門成為台閩文化交流平台,及閩南文化圈的交集點。
立委吳成典及文建會處長林登讚,對申請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亦有共識,將透過各種管道持續不斷努力,未達目標也絕不終止。
黃煌雄則指出,四年前在社造的總體檢時走遍了全國各社區,發現台省文史古蹟只能成點,金門則不但有點,還串連成面,相當具有獨特性,八十九年針對金門閩南文化保存現況進行調查後,九十年五月間更正式在調查報告中提出以金門閩南文化為題,申請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芻議,受到文建會的積極回應,也因此有了此次研討會的舉行。黃煌雄盼望透過世界各地學者的共同關懷,能讓閩南文化獲得充實與發揮,也盼金門能早日申請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該項研討會由縣立文化中心主辦,共邀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專家與會,並有台金兩地文史工作者一百五十名出席與會,其中來自大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學者係首度透過小三通管道跨海來金進行學術交流。而山后民俗文化村起建人王敬祥的長孫王柏林,也在金門民俗文化村文教基金會理事長王宗孝陪同下出席該項盛會,相當受到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