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政總質詢 陳恩賜促縣府照顧農友提升競爭力
議員陳恩賜於昨日縣政總質詢中針對中央推出五百億元重大建設,建議縣府採行養生醫療配套措施,結合中、西醫,大陸兩岸醫療人才,讓金門成為休閒養生療養就醫等中心。他希望縣府妥善輔導農友發展農業,提昇附加價值與競爭力,讓金門農業永續經營發展。
議員陳恩賜質疑縣府團隊二年來並沒有調整農林漁牧政策,公營事業單位經營方向也沒有調整,費用與經營契機沒抓出來,雖努力但成績無法突顯,是需要深思熟慮的重點。陳恩賜指出,中央推出五百億元重大建設當中,當中對金門有益,可爭取的包括生物科技中心、有機栽培及養生醫療休閒處所等。
他進一步指出,以養生醫療為例,可結合中、西醫、大陸兩岸醫療人才,讓金門成為休閒養生療養就醫等中心,這不是天方夜譚,絕對可行,卻不見縣府朝此構思,也沒有配套。
李炷烽說,新十大建設這不是國家重大建設規劃,而是選舉的口號,該計畫不曾以書面、口頭徵詢地方政府意見,只是急就章,若要將地方納入計畫,至少先聽我們的意見,不然就只是畫個大餅。我們雖然有此需要,但條件成不成熟才是關鍵,需要也不能只靠縣府有限財力。
陳恩賜指出,縣立醫院要升格署立,如果署立,想朝向養生醫療休閒處所這樣來配套,根本作不出來。如私立醫院願意來金門投資,也可以鼓勵,不一定全推給署立,署立的任務只是在照顧健康,不可能進一步為金門長遠發展著想,醫院的問題,應該朝這些配套生根的方向去思考。
李炷烽表示,我們並非把地區的醫療問題全推給中央,但若能每年節省一億三千多萬,這些錢至少可請二到三十個醫生來輔助金門醫療,這並不是推,而是爭取更多的醫療資源。
陳恩賜表示,不能為了一億三千萬把地區醫療問題推給中央,重點是署立後可以改善醫療品質嗎?署立也不是唯一的方法。縣立醫院是金門唯一的醫院,這責任不能推出去,必須扛下來。
李炷烽說,這只是策略,署立尚未完成前,至少已要到了中央七千五百萬元,這也是扛下來的方法。如果沒有這樣的計較、爭取,能有七千五百萬嗎?過去十年地區在醫療上花了十幾億,中央只給了一億多,沒資源怎麼改善問題,特別是醫療問題沒錢是沒辦法做事。
陳恩賜表示,從預算中來分析,七千五百萬元進來,加上縣府自編預算補助,統計起來也超過一億,能掌控在自己手上,去找更好的配套,才是解決地區醫療問題之道。
陳恩賜也舉例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五十多歲中風、腦出血過世,這種狀況如果發生在金門該如何處置?碰到心肌梗塞又如何處置?他強調醫療問題很嚴重、很嚴肅,衛生局責任重大,未來署立醫院編制必須增加。
衛生局長陳天順指出,員額操控在衛生署,編制不一定會增加,但品質可改善,希望循宜蘭模式委外經營。
陳恩賜指出,在花崗石醫院的裁撤後,地區現有的洗腎機器、加護病房等基本配備明顯不夠,必須趕緊來作,要知道醫療永遠是不會滿足的。
陳天順說,已向衛生署爭取在署立完成前、急重症大樓落成啟用之前不能裁撤。
對於老農、老漁年金發放問題,陳恩賜認為,立院通過老農老漁年金元月一日起增加一千元,因為他們認為老農更需要政策照顧,推出之後,也要讓地區的老農老漁相對獲益。
社會局長張金成表示,地區老農老漁原本用三節慰問方式發放,以規避中央老農老漁津貼辦法,因為中央規定領其他津貼就不能領中央的老農老漁,而目前全國也只有金門在發三節慰問。
對於金酒員工發生工安不幸補償問題,陳恩賜說,當初訂定縣民意外濟助金辦法,即讓每一縣民,意外時通通能領取濟助金,這是作法的問題。
張金成說,由於用的是縣府的預算,已採取最高金額的發給。
陳恩賜也對於金酒業績表示關心,並指出現在白酒尚未完全開放,金酒要有危機意識,他並對於金酒公司去年、前年去廈門、福州參展,當時準備多少酒去參加,剩下來作什麼用?
金酒董事長李榮文指出,由於當時不瞭解市場需求,運去數量比較多,至今還有三十八度八千瓶酒擺在廈門,留作實際參展再賣。
陳恩賜也對於小三通對金門農業的影響及高粱小麥保價的政策調整提出瞭解。他指出,雖然小麥種出來不合金酒公司釀酒使用,高粱因為保價政策鼓勵,農民種植意願較高,但實際上民眾除了這兩項外其他通通拋荒,縣府應該設法解決。找出金門能發展栽培的作物,由政府輔導鼓勵,包括農產品過剩時如何輔導加工等等,如此金門農業才會有人投入,而政府政策是重要關鍵。
他並指出,生化科技、有機栽培,台灣也是選擇性輔導,縣府若有計畫,應該可以爭取獲得中央補助。
建設局長李增財指出,若市場行銷通路能解決,將輔導農民專職從事農耕,但必須先打通行銷通路,才能有下一步的輔導措施。
陳恩賜認為,農業必須永續經營長期發展,而農產品加工業應該妥善輔導,提昇附加價值與競爭力,才會形成「骨牌」效應。他也認為應將現有農林漁牧四個所,加以整合。
陳恩賜也肯定報社功用,但建議應該在經營績效、內部管控、成本控制進行檢討,並不是要廢報社,希望不要誤解了議員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