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畜試所突破技術成功孵化出小鴕鳥

發布日期:
記者: 李金鎗/金湖報導。
點閱率:471

金門畜產試驗所於九十年三月自台灣引進十隻鴕鳥,經該所員工細心照顧,積極研究生產的鴕鳥蛋孵育方法,如今已成功孵化了十六隻小鴕鳥,所長陳世保對員工能突破技術層面,讓鴕鳥成長速度快,孵化成功率高表肯定,並指出地區養鴕鳥空間大,前景也普遍看好,該所將協助民間養殖業者技術轉移,致力推廣畜養技術。

陳世保也表示,鴕鳥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鳥類,其肉類成長速度遠較其他飛禽類來得快,鴕鳥經濟價值也高,皮革價值昂貴,不但含鐵量高也是低熱量的食品,值得推廣到民間飼養食用,對於民間技術層面無法突破,不能孵化幼雛,該所也樂於協助畜養戶作技術轉移,市場需求應透過品嘗來克服,讓鄉親能普遍接受食用習性。

該所課長莊謙恭指出,鴕鳥雌、雄的分別,公鴕鳥胸部和背部的羽毛為黑色,雌鴕鳥全身灰褐色,體型也稍小。鴕鳥的雙翼已退化而無法飛翔,但雙腿健壯、肌肉發達,每條腿有2趾,可快速持續奔跑30分鐘,奔跑速度約為60-80公里,在陸地上僅次於印度豹。眼球一個重達60g,可看清距離3-5km遠之事物,但腦小僅約40g左右,可說不是很聰明的鳥類。公鳥25-36個月齡性成熟,公鳥性成熟進入繁殖季節時,腳脛及喙呈紅色,母鳥較早熟,約20-24個月即可開始繁殖。鴕鳥是一夫多妻制,每年春季公鴕鳥會在母鴕鳥的面前表演熱情的求偶舞,雄鳥先挖巢穴再由雌鳥生蛋在裡面。每個蛋約有1.5公斤,大約是雞蛋的20倍,白天由雌鳥孵蛋,夜裡由公鳥孵蛋,種蛋孵化期42天。

莊謙恭說,成鳥由地面至頭頂高度約為2.1-2.5m,腿長約1m,體軀長約2m,體重約120~150kg,公鳥除翼端及尾羽末端羽毛為白色外,全身為黑色,母鳥呈棕灰色,不像公鳥那麼豔麗,幼鳥為棕灰色帶有斑紋,須經數次換羽方能達到成鳥的羽色。鴕鳥僅有兩個腳趾,第1、2 腳趾退化,僅剩3、4 趾,其中一大一小。野生鴕鳥平均壽命為30-40歲,人工飼養者略長壽些,可達50-60歲,繁殖年齡約為20-25年。鴕鳥蛋重達1300-1800g,約為雞蛋重之20-30倍,母鴕鳥年平均產蛋數為40-70個,蛋殼厚且堅硬,可承受一個60公斤的人,站立在上亦不會破裂。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