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本縣醫事人力養成計畫估計民國一百年方能全部養成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碧蓮/金湖報導。
點閱率:3,524

金門縣地方醫事人員養成計畫,自八十七學年度起恢復實施迄九十學年,四年期間共保送廿二位公費醫事人員,其中,林彩霞等四位已畢業目前返回金門縣立醫院服務;另九十一年及九十二年經由衛生署統籌辦理保送在學醫事人員有八位,累計目前本縣在學醫事公費保送生有二十六位人,估計要到民國一百年才能養成返鄉服務。

本縣醫事人力養成計畫,早在民國六十三年至七十五年間就已實施,已培育的公費醫生人數達廿七位,後來計畫一度中斷,直迄八十七學年度再度恢復實施,九十一年起由衛生署統籌辦理,縣府為培育「公費醫生」,每年均編列大筆預算,估計培育一名公費醫生至少要花費上百萬元以上,主要在解決本縣醫事人力不足之問題。

自八十七學年度恢復實施地方醫事人員養成計畫,前後四年保送就讀台北、高雄醫學大學的縣籍優秀學子共有廿二人,其中,林彩霞(北醫藥學系)、張婉茹(高醫復健系)兩人同在九十一年完成醫學院學業;另薛奕麟(北醫藥學系)、黃宜瑩(北醫醫檢系)兩人則在九十二年畢業,目前四人均依規定返鄉在縣立醫院服務。

目前,由地方養成在學醫事人員包括有醫學系十一人、牙醫系三人、藥學系二人、醫技檢驗系一人、醫技放射系一人計十八人;此外,由衛生署統籌辦理九十一年保送醫學系二人、藥學系一人、九十二年保送醫學系四人、牙醫系一人等共五人,累計在學醫事人員有廿六人,其名單分別有:

林瑾鎔(北醫醫學系)、洪長享(北醫牙醫學系)、李漢威(北醫醫學系)、翁文慶(高醫醫學系)、陳武峻(高醫醫學系)、盧冠宇(北醫牙醫學系)、徐志雲(北醫醫學系)、翁康寧(高醫醫學系)、石珮蓉(高醫醫學系)、張嘉豪(北醫牙醫學系)、黃佩婷(北醫藥學系)、董令儀(北醫醫技檢驗)、盧家翔(高醫醫技放射)、王宇林(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黃慧敏(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許蓁祐(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李孟軒(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許志成(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

衛生署統籌辦理九十一年保送在學醫事人員有黃昱穎(北醫藥學系)、王劭瑜、董毓蓉(高醫醫學系)。九十二年保送有胡逸帆、翁振傑(北醫醫學系)、吳雅婷(北醫牙醫系)、許立航(高醫醫學系)、楊肅奇(慈濟醫學系)共八人。據了解,九十三年醫事人員養成計劃預定有五個名額,包括醫學系三名、藥學系一名、醫檢系一名,有意就讀醫學院考生不妨提早作準備。

本縣現有執業醫生包括公私立醫療院所總計有四十五人,若依地區醫事人員以醫療網標準計算每萬人口十三點三位醫生,本縣醫生不足二十個以上名額,而現有保送公費生培育完成至少要到民國一百年才能全部養成,因此,衛生局已積極向衛生署爭取增加各科系保送額度,可望徹底解決醫事人力不足問題,保障全民就醫權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