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試所採用土產牡蠣研發成「蠔油」
金門水產試驗所為推動「一鄉一特產」,採用營養價值很高的本地土產牡蠣來自行研發淬鍊成「蠔油」,將配合金寧鄉「石蚵文化節」活動於明(十)日首度「亮相」,以優惠價格來向民眾推銷。水試所所長楊誠國也表示,未來俟市場行銷反應結果再研討將此加工技術轉移民間經營,以使地區產業永續發展。
金寧鄉「石蚵文化節」活動,將於明(十)日上午十時在古寧社區開鑼登場,推出民俗技藝表演節目,也有景點導覽並穿插摸彩,剝蚵比賽、新鮮的石頭蚵廉價促銷、及地方產業農特產品展銷、以及免費品嘗的石蚵風味大餐等一系列活動,水試所也推出新研發出爐的蠔油產品,引薦予消費者,並結合「石頭蚵美食」,讓消費者現場取蠔油調味醬料來品嘗獨特又有土產蚵仔的甘甜香味。
水試所這項蠔油新產品,一盒兩瓶裝,外觀包裝也講究精美,讓顧客購買自用、贈禮兩相宜。該所也以優惠的價格來促銷,楊誠國歡迎當日到古寧頭參加「石蚵文化節」活動的訪客也走訪該所設置的蠔油展售攤位,親身來感受不一樣味道的金門土產蠔油。
楊誠國指出,金門四面環海,西、北海岸有一大片潮間帶,向為海藻及魚介貝類優良棲息場所,自古居民築海為田,蚵田從東北角的青嶼至西南海岸的水頭,加上烈嶼的黃厝西方、下田、雙口、中墩、上林、上庫等幾個村莊,蚵田數量尤以古寧頭南山、北山的千頃石蚵林(蚵都)最為壯觀。傳統養殖石條式養殖己達二百多年,總面積約900餘公頃,年產量約205公噸。
他表示,牡蠣的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的牡蠣含蛋白質9.7克脂肪1.8克醣類5克熱量78大卡,並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膽固醇只含51.1毫克,比其他海產類如花枝及蝦子等都來得低,故牡蠣為低油及低膽固醇的海產食物,除提供新鮮美味的來源,也是人體攝取後活力的泉源。歐洲人稱牡蠣為「海洋的瑪娜」(即上帝賜予的珍貴之物),又稱「海洋的牛奶」,日本人稱之為「海洋之超米」,由這些名稱不難想像其營養價值。然近二年金門地區實施小三通以來受大陸魚貨衝擊,牡蠣價格一落千丈。每市斤僅售60、70元,甚而有50元之價,蚵民徒呼負負。該所有鑒於地區牡蠣產量在盛產季節,發生滯銷情形,為穩定市價,同時提高牡蠣附加價值即著手研發味美甘甜之極品|蠔油。
楊誠國指出,以往牡蠣滯銷時即以簡單之晒乾、鹽漬方法加工。然而現今消費者已訴求產品精緻化、健康化,加工技術應予提昇。由於地區水質清澈、無工業廢水之慮,在此得天獨厚天然環境孕育下,地上長的高粱,海中養殖的牡蠣,享譽海內外,堪稱極品。牡蠣─俗稱蠔仔、蚵仔、石蠔(傳統石條式養殖),以前石蠔加工時漁蚵民將採捕來之石蠔進行水煮後篩出個體進行曝曬風乾,所剩餘下來之蠔汁多賣以醬油製造業者未加以充分利用。該所為結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提倡「一鄉一特產」口號,致力研發採用上等鮮蠔「石蠔」製造,配方獨特,蠔味鮮美馥郁,口感幼滑,醬色潤澤之「蠔油」,為市面上蠔油系列中之極品。用途廣泛,可用於滷味、蘸食或煮炒各款菜式的調味醬料。配搭海鮮、肉類、魚類、蔬菜等不同材料,能帶出食物的鮮味,滋味無窮。
他表示,為帶動地區漁業發展,該所首次研發的「蠔油」產品,結合金寧鄉石蚵文化季,將此產品推出,歡迎消費者多多「捧場」,冀期跨出一小步,使「一鄉一特產」發輝淋漓盡致。未來將俟市場行銷反應結果再研討將此加工技術轉移民間經營,以使地區產業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