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李國銘扮演校園獨輪單車推手

退而不休李國銘扮演校園獨輪單車推手
「你在那裡跌倒,就在那裡爬起來」,這是金湖國中退休英語老師|李國銘學會「獨輪單車」的心得,初涉獵獨輪單車時,他曾跌得全身傷痕累累,體無完膚,但他以堅定信心、勇氣及毅力克服障礙,如今,輪上功夫十分了得,每天早晚在伯玉路上來去自如,同時,也協助各國小推動這項運動,成了校園獨輪單車的「推手」。
提起兩年前這段學習「獨輪單車」歲月,退休英語老師李國銘娓娓道出,他剛退休時到花蓮參加慈濟會活動,有幸與花蓮慈濟教聯會教授王萬泉結緣,當時王萬泉正推動這項獨輪單車運動,他在好奇心驅使下也向他拜師學習,結果才學了兩個星期,摔得全身是傷,甚至因手腳不能動彈而萌生放棄念頭。
李國銘初期學習時遭到不少的挫折,但他不服輸的個性,也使他在放棄學習獨輪單車一個星期後,又重新拾起棄置一旁的獨輪單車,並開始學習如何去抓平衡感,經為期二個月苦練,他終於熟練到可以輕鬆放手再上路。目前他每天早上六時、下午五時由小徑騎獨輪單車到達聖祖貢糖紅綠燈再折返,一天騎上十八公里的路程。
由獨輪單車生手到目前老手,李國銘輪上功夫每天在伯玉路來回「展現」,他常主動與過往車輛駕駛人揮手打招呼,許多駕駛人對他從陌生到熟識,也見識到他的輪上功夫;李國銘說,他每天早晚來回騎兩趟,每趟約要花一個小時,他發現獨輪單車運動好處多多,不僅達到瘦身效果,血壓也正常了,身體變得更健壯。
李國銘指出,我國書籍文化、飲食、道路等設計皆以右為主,經常造成學童平衡感失衡,騎獨輪單車可以改善偏右文化,偏左習慣,更有利於幫助學童發育成長,在日本國小已列入學校訓練孩子平衡感的課程,也因此,他計劃將獨輪單車推動到校園內,目前,多年、開瑄及小金門國小已進行推廣中。
李國銘說,學習獨輪單車技巧即重心應放在座墊而非腳部,其次身體要往前傾五度左右,只要把握要領有的一、二次就學會,小朋友領悟及學習力強,很快可以學會上路,不過最好在校園或運動場上騎安全性高,藉由騎獨輪單車可以間接刺激左、右腦平衡發展,增加反應及靈敏度,可達到健康又休閒的效益。
獨輪單車變化花樣多,不似一般單車,如定點彈跳,還可以結合跳繩一起跳動,適合團體表演,因此,李國銘建議,將此項運動列入地區型運動會活動展演,演出壯觀場面可使運動會生色,獨輪單車除可從小建立學童的單車知識,還可以透過騎乘體驗平衡感,對促進學童發育也有幫助,殊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