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發現古砲逾三百五十年歷史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金城報導。
點閱率:651

海岸發現古砲逾三百五十年歷史
金城鎮后豐港村民洪木櫸父子日前在海岸發現一門古砲,金門縣政府初步研判為明末鄭成功時期所遺留,已有三百五十年以上歷史。縣長李炷烽昨天指示縣府相關部門覓妥適當地點陳列,讓重見天日的古砲為歷史見證,並供後人憑弔、瞻仰,藉以讓文物史蹟提醒現代的人,再精良的武器終非人類之福,以期讓戰爭永遠平息不再發生。
這門古砲是后豐港村民洪木櫸、洪俊閔父子在后豐港、水頭港灣間的海岸潮間帶從事資源回收時所發現。
新出土的古砲,砲身長二百四十公分,口徑十五公分,重量約八百六十公斤,為金門發現的大型古砲,金門縣政府根據發現地點,初步研判為鄭成功駐守金門、廈門期間所遺留。
金門縣政府表示,史書記載,鄭成功於西元一六四六年十二月一日於小金門大山頂大會文武群臣,定盟恢復明室,當時金門沒海港灣,包括水頭、夏墅、料羅、羅厝、青嶼、劉澳等均是鄭氏訓練水師的基地,后豐港洪旭即是鄭氏大將。
這門古砲砲身還綁著鬃纜繩,金門縣政府指出,以砲身重八百多公斤,必須要古代三桅船隻始可裝載,鄭成功於一六六一年在金門料羅灣舉行海祭,誓師東渡進取台灣,推敲古砲是攻台前所遺留,迄今約有三百五十年歷史。
金門縣長李炷烽獲悉古砲重見天日,昨日下午由教育局長盧志輝、民政局課長陳金增等陪同到后豐港會勘,對於洪木櫸父子尋獲古物、拒絕台灣人士重金蒐購的義行表示敬佩,並指示縣府相關單位共同研議,覓妥適當地點,做為古砲陳列的場所,彰顯昔日金門曾留下戰爭遺跡。
李炷烽表示,年底金門將舉辦建縣九十週年暨世界金門日活動,屆時古砲將公開陳展,供民眾憑弔,見證金門和大陸、台灣兩岸三地的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