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政顧問何國傑教授建議金門可從生技產業尋找未來

縣政顧問何國傑教授建議金門可從生技產業尋找未來
臺大教授何國傑表示,金門可以在「生技產業」中尋找未來。至於怎麼做?答案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若今天不做,明天依然是什麼都沒有!
生物技術是二十一世紀最受重視的科技,由生物技術衍生出來的產業包含古老的釀酒術和尖端的基因工程技術。
國立臺灣大學教授何國傑昨天上午以「現代生技產業|兼談金門之利基」為題,在金門縣政府多媒體簡報室發表演講。他介紹了基因工程的「限制內切」、「載體」、「轉型」等三項創新技術,用以說明「複製羊-桃莉」是如何做出來的。
何國傑表示,生物技術可應用於醫藥:例如重組第八凝血因子,能讓病患喝牛奶治療血友病。可用於農業:將合成的「β-carotene」的兩個基因植入水稻,種出「黃金米」,以拯救第三世界兒童,使他們免於失明之苦。可用於環境:用一種植物就可清除田裡所有的污染物和重金屬。還可以用於親緣鑑定。因生技發展而衍生出來的技術有:「人體基因體的解碼」、「幹細胞的研究」、「複製動物」等。其中,臍帶血即為幹細胞研究的一環。幹細胞可以發育成器官,因此,總統夫人吳淑珍利用「金孫」的臍帶血,就有機會可以讓脊髓恢復!
何國傑並表示,經濟部長何美玥曾以「明日之星」形容生技產業。是不是如此?很難說!關鍵在生物技術需要長期投入,而我們卻太急功近利。他認為,金門若不具備現代生物技術的條件,還是可以從傳統生物技術下手,提昇自己的產業。例如研發枸杞、一條根等保健食品;開發牡蠣或海鱺等高價位的水產;培育新品種的花卉。而一條根可用改用組織培養,產品則用萃取物取代浸泡。日本人吃的海鱺,九成九是臺灣養殖;海鱺可養到十多公斤,兩隻的價錢多於一頭豬。至於生物技術用在花卉上,主要是改變顏色或性狀,但還不算成功。臺灣的蝴蝶蘭赫赫有名,主要是業餘人士基於興趣而加以改良。金門也可以引進優良品種的花卉,經由篩選、馴化、雜交,育成新品種。何國傑自己想做的,則是培育會發亮的螢光蘭花。
何國傑表示,生物科技的路很長,最重要的還是要有興趣。金門有很多退休的鄉親,可以基於興趣試試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反正,今天若不做,明天還是什麼都沒有!
昨上午何國傑在金門縣政府專題演講前,縣長李炷烽也致詞鼓勵同仁多接觸各個領域的知識,日積月累,觸類旁通,以輔助縣政工作的推展。
縣長李炷烽表示,何國傑教授是金門的縣政顧問,在美國北卡羅納大學修博士時,與李應元(民進黨副祕書長)是同學,關係非比尋常。金門有很多縣政工作,透過何教授做橋樑,可以發揮更好的效果。而在何國傑自己的研究中,他已研究出雞隻的免疫加強劑,增加雞隻的抗體和重量;他還利用遺傳工程,做出豬隻疫苗,可讓肺部病變的豬隻完全恢復,目前正申請專利。
縣長李炷烽並表示,縣政顧問在各個領域無條件為金門服務,犧牲很多。縣政顧問團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今年是第二年,卻面臨許多「不足為外人道也」的難題。顧問團的運作有其意義與價值,仍應持續推動!
何國傑也表示,縣政顧問可以針對縣府的需要,知無不言,多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但要避免七嘴八舌,避免反客為主,干擾縣政工作的正常運作。
金門縣政府近來積極邀請金門旅臺學者返鄉演講;繼臺大教授薛承泰、何國傑之後,六月八日還有中興大學呂金誠教授的專題演講。縣長李炷烽表示,希望大家抽出一點時間來聽聽演講,回去再加加班,把該做的事完成。只要能虛心接觸各種不同領域的知識,日積月累,就會有心得。在臺灣地區,人家聽演講是自己花錢、花時間;希望大家好好珍惜,不要把學習當成例行公事或差使;有疑難雜症,就勇敢向教授求教。
何國傑教授是臺大生命科學系主任;他出生於金門,深知城鄉差距會對離島學生造成某種程度的不平等。因此,臺大生命科學系對離島學生設有額外的名額,可惜在最近的一次招生中,金門的學生輸在筆試,由澎湖學生獲得入學資格。
昨日的演講座無虛席,縣府與會的主官管有:主任祕書翁廷為、參議許寬、祕書黃錫安、主任李錫回、局長陳天順;以及各校校長(李仁木、王添泉、陳為學、李根樂、楊肅正、鄭藩志、楊瑞松、吳水澤、鄭啟超、吳啟騰、楊成業)等。金城國中校長李再杭還帶了數十位師生到場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