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凱校國策班師生抵金展開離島關懷之旅

發布日期:
記者: 李金鎗/金城報導。
點閱率:367
凱校國策班師生抵金展開離島關懷之旅

凱校國策班師生抵金展開離島關懷之旅

凱達格蘭學校國策班第三期學員師生六十人,昨日在校長李鴻禧帶領下展開兩天的離島關懷之旅,首站到二級古蹟朱子祠祭拜南宋到金門講學的大儒朱熹,並假朱子祠講堂舉行講學,受到縣長李炷烽等人歡迎,同時展開兩天的人文、生態深度之旅,走訪金城老街、水頭古厝群及各項軍經建設,

校長李鴻禧昨日上午九時許在省府委員高丹華的陪同下,帶領凱達格蘭學校國策班第三期學員到金門進行兩天一夜的戶外教學,縣長李炷烽表示,凱達格蘭學校到金門是繼第一屆畢業之旅,這次又到金門來,顯示凱達格蘭對金門的關懷與重視。他指出,朱子祠明年將有一番新面貌,將重新整建規劃牌坊、迴廊,讓訪客走過就可看出朱子祠。

李縣長也引以自豪的指出,金門開發歷史很早,但一千六百多年來金門受限於自然資源缺乏、條件的不足。而金門也是僑鄉,最著名是新加坡的黃祖耀僑領,以及在馬來西亞、汶萊、吉隆坡也都有傑出華僑,經由當地華僑的穿針引線下,顯示海外關係的開拓,國民外交的延伸都是借重華僑之力,所以推動海外外交,推動國民外交,華僑是一重要角色與助力。

李縣長指出,金門最大特色是戰地特色,太武山坑道長有一百多公里,坑道內坦克車可雙向會車,但擎天廳坑道開放程度有限,目前兩岸關係和緩,希望能借各界對政策之影響,多為金門發聲,李縣長也認為金門是兩岸之間緩和的螺絲起子,在兩岸之間短時間內難有進展,金門卻有轉圜空間,就過去發展歷史來講,我們比台灣人更了解大陸,也比大陸人更了解台灣,如何做好兩岸橋樑,這是金門可以扮演的角色。

李鴻禧說,民國四十九年六月他服役從軍法學校畢業,因成績優異奉派到金防部擔任軍法官,帶著眼淚揮別女友上前線,剛好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訪問台灣,中共在「六一七」、「六一九」二天發射十七萬三千發砲彈,今天重回金門,心情很複雜,有近鄉情怯的感受。

李鴻禧贊同縣長李炷烽所說金門人比台灣人了解大陸,比大陸人了解台灣的看法,他指出,金門可以扮演兩岸之間的緩衝縣、旋轉門,在大三通之前先做好小三通,融合台灣和大陸商貿往來等經驗,以避免兩岸直接衝突,並樂觀認為,兩岸近幾年經過謀合,彼此有一定的了解,在進步中找到折衷,如果國民所得、民主發展、人權保障逐漸相近,相信兩岸對立的化解會「水到渠成」。

凱達格蘭學校師生六十人,在李鴻禧帶領下展開兩天的戶外教學,他們走訪金城老街、水頭古厝群,及軍經建設,李鴻禧特要學員用心觀察小三通的金門,多觀看、了解金門,期待金門可以扮演兩岸之間緩和的螺絲起子角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