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重建金門城古城金管處委請學者研究

發布日期:
記者: 鄭大行/金城報導。
點閱率:625
字型大小:
重建金門城古城金管處委請學者研究

重建金門城古城金管處委請學者研究

金城鎮的金門城是明、清時代的軍事、政治、經濟重鎮,當時曾築有石垣城牆,卻在兩岸軍事對峙期間被國軍移為軍事構工,地方上一直有重建的呼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從九十一年起委外進行的城市史調查目前已接近完成,希望透過嚴謹的學術研究,可以局部恢復金門城牆的歷史風貌,並加強保護現有殘跡。

金管處昨日發佈新聞稿指出,金城鎮的金門城城牆石垣,在民國三十八年兩岸對峙時期,被國軍移作軍事構工之用,目前僅存夯土層。由於城牆的歷史悠久,地方上一直有重建的呼聲,以結合附近仍保存良好的明代史蹟文台寶塔與北門外明遺老街。金管處指出,該處從民國九十一年起,即委託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副教授江柏煒進行為期兩年的城市史調查、城牆與城門形制考據復原,目前進度已接近完成,希望能透過嚴謹的學術研究,可以局部恢復金門城牆的歷史風貌,並加強保護現有殘跡,作為文化保存與解說教育之用。

金管處表示,根據考證,明洪武二十年(西元一三八七年),江夏侯周德興奉朱元璋之旨,建置金門守禦千戶所,當時周德興選擇島西南的濱海要地,被譽為「固若金湯,雄鎮海門」的要地,興建了城周六百三十丈(約二千零一十六公尺)、城牆寬度一丈(約三點二公尺)、城濠深丈餘、城牆高度一丈七尺(約五點四公尺,永樂十五年增修為二丈五,約八公尺),面積達二十五公頃的軍事城堡。同時,從各地遷徙軍戶至此,現居於城內的倪、邵、王、俞、成等姓氏即是軍戶之後。

根據調查,金管處表示,明代至清初,金門城是金門軍事、政治、經濟中心,鼎盛時期推估人口應達四千人以上。因為有堅實的城牆守禦,這裡有效遏止了倭寇的侵擾。明末鄭成功距金廈抗清,即以金門城為基地,南明魯王兩度寄蹕於此,並葬於金門城東門外之青山(今古崗附近)。清初的遷界,加上康熙二十一年(西元一六八二年)遷治後浦(今金城),才使得金門城逐漸沒落。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