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管處聘專家陳燦榮引領大家一探螢火蟲美麗世界

發布日期:
記者: 李金鎗/金寧報導。
點閱率:436

夏季是螢火蟲飛舞活動的季節,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昨晚在古寧頭雙鯉湖畔濕地辦理夏季金門夜晚的閃亮小精靈|「金門國家公園螢火蟲自然生態親子觀賞活動」,聘請對臺灣螢火蟲生態有深入研究專家陳燦榮介紹剖析,引領大家一探螢火蟲美麗生態世界,揭開螢火蟲神秘的生態之美,看牠們在和我們傳遞什麼信息。

這項親子研習活動於昨晚六時五十分在古寧頭雙鯉濕地自然中心舉行,聘請對臺灣螢火蟲生態有深入研究的陳燦榮講解,計有親子家庭五十多人參與一探金門雙鯉湖畔「條背螢」螢火蟲神秘的生態。

陳燦榮指出,每年春、夏季節總是可以在清靜山中的夜晚,看到點點螢光在草叢與水邊婆娑起舞,那就是螢火蟲(火金姑),它只會出現在很乾淨的水源地,通常雄雌螢火蟲都會發光,而雌蟲的光度稍微弱一些。發光器的位置通常在腹部第六節或第七節的腹面,發光原理是發光器內所含的發光質和氣管內的氧氣結合而產生的「冷光」,通常一明一暗的發光程度是和呼吸的節奏有關聯,而不同種類螢火蟲的雌、雄蟲每次所發出的閃光次數和明暗的間隔又都不一樣,這樣就可以在黑夜中查對彼此的身份了。多數種類螢火蟲的雄蟲有翅,而雌蟲無翅,所以在夜空中一邊飛一邊發出求偶閃光訊號的大多是雄蟲,雌蟲則停在枝葉上發出比較微弱的閃光訊號,當雄蟲察覺到同種類雌蟲所發出的閃光訊號便會朝牠飛去。

陳燦榮表示,在自然界中螢火蟲是相當獨特的昆蟲,螢火蟲的生活史也頗為有趣,長久以來人們對牠們會發光的奇特行為感到好奇,自古就流傳了許多與螢火蟲有關的美麗傳說,隨著科學進步慢慢揭開螢火蟲發光的神秘面紗。除了成蟲外,牠們的卵、幼蟲和蛹竟然也能發出螢光,真是亮晶晶的度過一生。他說,螢火蟲發光的目的除了照明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靠光來進行彼此溝通的「語言」;即使同一種螢火蟲因族群居住環境不同,彼此所溝通的語言(發光頻率)就有很大差異。而因螢火蟲對棲地環境潔淨度要求很高,不能有任何化學藥物污染及破壞,近年來更是世界公認環境生態指標生物之一,可作為環境生態長期監測物種,所以螢火蟲生態保育無不是先進國家積極推動的目標。但隨著人類大量使用殺蟲劑、水質污染、河川湖泊堤岸水泥化、路燈光害等因素影響下,致使螢火蟲生存棲地縮小,族群也越來越稀少,日本為了讓後代子孫永遠看得到美麗的「火金姑」,已大力整頓營造恢復其棲地,將以前錯誤的河川湖泊堤岸水泥化整治全部清除,社區民眾更是積極投入成立「螢火蟲巡查隊」進行復育工作,確實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作法。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