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普渡燈一串深沈的希望

一盞普渡燈一串深沈的希望
農曆七月,家家戶戶門邊習慣釘掛一具半個六邊型的「普渡燈」。你可知道,一盞盞的「普渡燈」,蘊藏一個又一個亟待實現的宏願。 普渡燈!想當然耳,必然是人們基於「視死如生」的情懷,設它來為「好兄弟」照明引路。金門地區傳統的「普渡燈」樣式簡單,卻寫有︽詩經.七月︾中「七月流火」的字句。「流火」指的是「心星」或「三星」,可能多多少少帶著點陰陽協和的意味。
除了典雅的詩句之外,普渡燈的光芒,還綻放著一家一戶深沈的希望。住在沙美五十六號的張老太太說,三十五、六年前,他們家是為了添丁才許願點燈!
類似的情況,正是一盞盞普渡燈七月放光的原由。後來,不問原由,就逐漸普及。然而誰家沒有一點小小的希望呢?
張老太太後來認養二子,但因許願而認養的幼子,如今已經不再。雖然希望乍現,乍滅,卻無改於他的虔誠,祭祀活動依然年年持續,普渡燈也年年掛在牆邊。只不過,玻璃上的字,已經沒有痕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