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歷經砲戰洗禮潁川洋樓屹立不搖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特稿報導。
點閱率:549
歷經砲戰洗禮潁川洋樓屹立不搖

歷經砲戰洗禮潁川洋樓屹立不搖

金沙鎮浦山里「洋山」有一座「潁川衍派」的洋樓。大門的對聯寫著:「樓建於茲,敢曰:巢棲得所;業成我乎,唯冀世守有人。」由此聯可以想像,當初建造此樓的人,對於自己的成就,是多麼的欣欣自得。

洋山以「王」、「張」、「蔡」為大姓,此外還有「林」、「陳」等姓氏,但丁口較少。「潁川衍派」雖是陳氏的堂號;不過這棟潁川洋樓,管理者卻不是陳家而是張家。何以如此呢?根據洋山的父老陳長志所述,原來,洋樓的業主是「成功」(今隸金湖鎮)人,與洋山的張家是「姑表」關係;業主人在南洋,建造樓房後,一開始就委託張家管理。目前的管理者為張邦育(七十一歲;現任金門縣政顧問)家。

洋樓初建時,陳長志還只是十來歲的少年,現在已經八十餘歲;他曾到海邊揀拾隨水漂到岸際的紅色小石卵,賣給洋樓的營作者;當時可以換得幾枚錢,用來買糖吃。

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開打;洋山因周圍駐有砲兵連,成了攻擊的目標,整座村子幾乎被夷為平地;洋樓雖然滿身窟窿,卻還是英挺地存在。歲月悠悠,只要它還能繼續屹立,終將成為洋山頗具特色的地標。

潁川洋樓除了殘破的美感外,還有清晰可見的浮雕。浮雕的造型有喜鵲、牡丹、獅子等;左右對稱,但同中有異,神態不一。最能興起人欽慕之意者,當然還是正門上的對聯。對聯上說:「我已經建造這棟樓房於此;我敢說:『就像鳥兒一樣,已經為家人找到了很好的棲息之所。』家業已經在我手上成立了;只希望世世代代有人可以持盈守成。」

潁川洋樓雖然沒有人長守,但陸陸續續仍有人短暫住過,而且一直是有管理者的。最近,張家有意對洋樓進行整修;雖然它是私人家業,但有些居民希望洋樓能保有原來的風貌,繼續昂首挺立,以增加當地的特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