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畜試所成功培育出「二代鴕」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金沙報導。
點閱率:384

「孵鴕鳥蛋不只是一項技術,而且是近乎藝術!」金門縣畜產試驗所已經能以人工的方式,成功地孵化鴕鳥蛋,培育出「二代鴕」;關鍵之一就在「涼蛋」!

畜試所所長陳世保和課長莊謙恭表示:鴕鳥很好養,只要用酒糟加牧草,就可以長得很好,有機會成為金門觀光大餐的明日之星。

畜試所的鴕鳥是民國八十九年七月底由臺灣引進的。經過三年的飼養,已培育出二十八隻二代鴕。

為了孵出鴕鳥,畜試所煞費苦心;明明知道人工育雛所需要的溫度、空間、溼度、通風等條件,剛開始就是孵不出來,好像沒有辦法照著書養。後來經過觀察、思索及「溫故知新」,才想到不能讓鴕鳥蛋保持恆溫,必須適時地讓蛋涼快一下,偶爾還得將蛋翻轉一下。

莊謙恭表示,母雞孵小雞時,有時也會離巢覓食,這就有「涼蛋」的效果!此外,胚胎是比蛋清還有輕的物質,如果鴕鳥蛋不翻轉,胚胎可能會黏在蛋殼,那就孵不出來了。

陳世保表示,為了育雛,畜試所還為孵化室裝設冷氣;冷氣是為了除溼,因為鴕鳥的原產地是比較乾燥的地區。

金門民間飼養鴕鳥的時間比畜試所久,數量比畜試所的多,體格比畜試所的壯;直到目前為止,卻沒有人孵化成功。畜試所孵化成功的「技藝」已告確立,他們願意到府服務,將要訣毫不保留地傳授給民間的飼養戶。此外,在明年以前,畜試所也有足夠的空間可以代理孵化。

「爾愛其『皮』,我愛其『肉』!」對於鴕鳥的利用,國內外頗有不同。國內對鴕鳥的肉較感興趣;國外較看重鴕鳥的皮毛。肉的特性為低脂、低卡,適合怕胖的現代人;皮可製皮包,不易乾癟;羽毛不帶靜電,可製成撣子,供高科技用途。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