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工到開館啟用拖了七年政黨輪替和變更設計是主因
「金門縣社會福利館」費時七年才完工,「金門縣社會局」局長張金成表示,之所以會拖了那麼久,和政權輪替、變更設計及土地價購有關。
他說:「本工程建地是八千一百九十九點九二平方公尺;比『文化中心』和『縣立體育館』還要大。整個工程的造價是二億六千萬。」
「『內政部』一開始在八十六年時,答應給三億五千萬。政權輪替後,兩期工程只給一億三千萬;其它由縣府自己負擔,分五期工程陸續完成。」
「社福館自八十六年十二月底開工,到現在整整有七年的時間,拖得蠻久。過程遭遇到很多的問題。第一個是經費籌措。」「第二是土地取得,大部分是私有地,必須收購。中間又『卡到』︽安輔條例︾,部分土地被登記。一直到九十二年才把最後一塊私有地收購完成。」
另外,「開挖地下室發現有三個私人墳墓,又花了一些時間停工處理。」接著「又發現有軍事用的地下壕溝。寬度有十公尺,深度有五公尺。又變更設計,停工處理。」此外,「中庭的部分都是用鋼架,在金門沒有施工的廠商和人才,又耽誤了一點時間。」
張金成表示:「七年時間,問題已一一克服,尤其在收尾的階段,消防的部分也耽誤了一點時間,但今天總算順利完成了!」他說:「比起其他重大工程如環保公園、石雕公園,這一個工程,今天還算有一點成果,總算可以開館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