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宗族協會參與北京地方文獻國際研討會

發布日期:
記者: 鄭大行/綜合報導。
點閱率:466

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受邀赴北京參與「地方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蕭永奇並以︽金門族譜編修之回顧與展望︾為題發表論文,獲得與會人士熱烈迴響,認為族譜修譜工具將對文史研究產生重大影響。

這項「地方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是由大陸國家圖書館主辦,會議地點則在北京。金門地區的「宗族文化研究協會」亦受邀參與,由協會成員蕭永奇、葉鈞培等人代表出席。

根據宗族文化研究協會提供的新聞稿,蕭永奇、葉鈞培兩人是在六桂堂世界宗親大會族譜展結束後,轉往廈門展開「宗族文化之旅」,九日下午曾與祖籍金門的大陸文史工作者顏立水會面,研討修譜事宜。十日一行人轉往晉江譜碟研究協會,與會長周儀揚先生交換修譜經驗,研議金門、晉江兩地共同辦理族譜交流展及兩地合作修譜可能性;當晚則隨同顏立水前往同安尋親。

祖籍同為金門的王開伏老先生,於民國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間曾在珠浦中心、盤山學堂、沙美中心任職,見到金門同鄉跨海到訪十分興奮,宗族文化研究協會並允諾為王氏宗親製作家譜。

隨後一行人又轉往北京參與十二日至十四日由大陸國家圖書館主辦的「地方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首場由福建大學文學院長陳慶元主持,討論關於地方文獻、族譜。陳慶元祖籍金門,對金門家廟與族譜文化十分推崇,其家族至今仍沿用陳氏陽翟的「字勻」,其父親為「篤」字輩。

代表協會出席的蕭永奇,在會中發表了︽金門族譜編修之回顧與展望︾論文,與會學者專家對蕭永奇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修譜及製作譜書的軟體設計大為讚賞,紛紛表達了合作修譜的意願,論文內容也獲得極高評價,也認為文史研究工具的開發及電腦數位化是當務之急。

蕭永奇表示,開發族譜修撰軟體,目的在提供分佈海內外二百萬金門人的尋根服務,經協會成員努力下,金門的族譜人口資料已達十萬筆以上,也逐漸發揮了尋根服務的效果,世界六桂堂金門懇親大會的族譜展就是一個例子,許多海外僑親參觀了展場之後,對尋根和族譜的需求亦十分殷切。

會議休息時間,大陸國家圖書館分館副館長孫學雷特別帶領圖書館同仁及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海瀛等人,參觀金門宗族協會的族譜軟體展示。這套軟體的強大修譜功能,諸如族譜自動排版、資料轉換及快速查詢,都令他們大為驚豔,認為這種工具對文史研究工作將產生重大影響,這也正是大陸國家圖書館急迫要建構的軟體工程之一。

宗族文化協會理事長黃奕展表示,年底的「世界金門日」即將來臨,縣府團隊正積極走訪海外僑社,邀請僑親們返鄉參與,屆時除了參觀地區名勝古蹟之外,希望各姓宗親一起來修族譜,不要讓離鄉多年的海外僑親尋不到根,尤其老僑凋零後,新生代的認同度將會逐漸淡薄,黃奕展說,宗族文化協會願意和各姓鄉親合作,成立海內外金門人的「族譜資料礦」,提供海外尋根服務,以深度的譜書紀錄金門各家族的變遷,回饋當年海外僑親對金門的貢獻。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