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運體育發展座談金馬澎嘆資源不足
金門縣第十四屆運動會活動之一的體育發展座談會,昨日上午召開,與會的金門、澎湖和連江三離島縣代表大吐經費、資源嚴重不足,教練人才缺乏是離島發展體育的困境,期盼中央多給予特別支援,大力協助離島來振興體育。
專程來金參加金門縣運動會的澎湖籍體委會處長吳龍山在聽取意見後指出,離島發展體育面臨的資源不足困擾,他是感同身受,雖然體委會成立時曾有但書要訂定離島體育發展條例,但地方沒積極反應,以致錯失機會,目前只編有原住民、特殊體育發展經費,就是缺乏離島,相當的可惜。不過,他也表示,體委會正訂定挑戰二○○八北京奧運黃金計劃,準備向行政院爭取十餘億經費,分四年來發掘三百至五百名優秀選手,離島可向中華民國田徑協會或是體委會推荐優秀運動人才加入培訓計劃。
這項體育發展座談會,於昨日上午九時在縣立體育館舉行,由金門縣政府教育局長盧志輝主持,包括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處長吳龍山、亞洲鐵人楊傳廣、中華民國射箭協會秘書長呂瑞瓊、射擊協會秘書長郭中興、2004年雅典奧運女子雙不定向飛靶項目選手林怡君等多位國手與連江縣體育教師吳健忠、澎湖縣政府體健課長盧輝龍及金門縣體育會理事長莊水池、地區中小學校校長以及各單項運動委員會主任委員、總幹事及縣籍傑出長跑運動選手許績勝、跆拳教練李錫添、及運動選手一百多人共聚一堂來為振興離島體育發展「獻策」。
亞洲鐵人楊傳廣也分享他個人運動生涯歷程與經驗,他說,早年的艱困生活環境,在缺乏運動器材設備下,運動員練習是相當辛苦的,而且又沒有獎金的獎勵,運動員不是為要拿獎金而運動,而是因為喜歡運動而運動,自己要有計畫不斷的超越自我,就會有好的成績表現。
他表示,要培養優秀的運動員,不一定要培養如十項全能及田徑的好手,有許多運動項目都可培訓選手開創出一片天地。
射擊協會秘書長郭中興表示,金門過去是戰地,很適合推展不受體型限制的射擊、射箭等運動,希望金門可以先發展室內空氣槍,再向室外飛靶射擊發展。該會願意提供相關的比賽規則及教練人力的支援。
全國射箭協會秘書長呂瑞瓊指出,射箭與射擊運動一樣都不受年齡、身高的限制,很適合東方人發展的運動,目前這兩項運動是體委會規劃的重點體育項目,這一次,台灣在雅典奧運射箭拿下一銀、一銅佳績,金門發展射箭的土地取得、環境條件比台灣好,如果列為重點發展項目,協會願意全力協助。
他們兩人都認為以金門現有的條件及環境,射擊、射箭等運動很適合做為重點運動項目,它日定會傳出佳績。
全國撞球協會秘書長蕭永熙認為撞球運動不受年齡限制,運動場所在室內,是最好推廣的全民運動,只是以往的時代背景因素,被認為是不良的休閒運動,但經過選手們一而再的在國際性正式比賽中獲得優異的成績後,政府的政策也有所調整,目前台灣撞球運動有很好的發展,如,這一次來金的柳信美,就奪得2002年WPA世界花式撞球錦標賽第一名。
盧志輝表示,金門在民國七十年左右,宋心濂擔任金防部司令官兼戰地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時,下令發展長跑、舉重和射箭三項運動,長跑培育出許績勝,舉重也有世界冠軍陳瑞蓮,可說是有開花結果,惟獨射箭因器材耗費沈重,負擔不起,後繼乏力,未來會再做檢視,希望也能在射箭領域中培訓出優秀選手,為國爭光。
連江縣體育教師吳健忠、澎湖縣政府體健課長盧輝龍也反應經費、教練人才缺乏是離島發展體育的困境,期望三地共同努力來向中央爭取更多的經費,共享體育資源,運動選手也多交流學習與訓練,來提昇離島選手運動水準。
他們也稱許地區發展各單項運動委員會的成果,在馬祖目前只成立十幾個單項運動委員會,澎湖雖然有二十六個,但實際運作也只有十幾個,不像金門二十七個單項運動委員會都有正常運作,參與社區休閒活動規畫和指導,助益推展全民運動風氣。
縣運會盛大又特別隆重的開幕典禮,讓吳健忠、盧輝龍兩人印象深刻,他們羨慕金門縣有酒廠賺大錢,贊助活動經費,能將縣運會辦得像全國運動會一樣熱鬧,整個人力分工細密,金門是有足夠的條件來爭取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與會人員也針對許多問題進行討論,相互交換意見,包括,如何振興離島體育發展,提昇離島運動水準;表彰早期傑出選手創業有成,藉其奮鬥歷程惕勵後進;健全體育場組織,落實專業素養;發揮各體育場館功能,提昇使用效率,整體規劃年度推展活動與體育季;如何推展「重點體育項目」,結合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做有計畫性的選才與系統性規畫和長期性且連慣性的組訓,以培養優秀運動人才,並給予適當的升學與就業輔導;為導正社會風氣,建構優質生活環境,積極規劃青少年正當休閒娛樂活動,開放活動場所,設置指導員,培養青少年良好體適能。
金湖國小校長陳麗玉表示,金湖國小成軍兩年的女子體操隊最近參加全國競技體操錦標賽,拿下八金四銀八銅成績,但限於場地設備不足,技術無法升級,也有訓練斷層之虞,需要政府有計劃支持。
多年來一直投入地區跆拳運動的教練李錫添也反映有效的資源應做有效的應用;地區競技運動與休閒運動應分開,找回發展重點的體育項目,如已有良好基礎的長跑、舉重二項運動,以及跆拳、體操運動,持續的培訓人才,培育出更多的許績勝、陳瑞蓮、蘇麗文等鄉籍選手。他建議也要有長期性的培訓,要與全國接軌,提供升學及就業的輔導,才不會發生人才「斷層」的問題。
教師倪國煥也提出多項建議,他表示,金門地區這十多年來體育是走下坡的,太過重視休閒體育,不重視競技體育,並且未提供適當的舞台給青年學子;等了三年才辦一次的縣運會,竟然在球齡組上把青少年都排除在外,以紮根和九年一貫多元入學來說,都是說不過去;國中全面實施第八節,更是對體育的發展最大的傷害學生下午上課到五點,那有時間練習體育,金門的體育發展應以教育的態度紮根和普及化,作為目標,並有明確的制度和方法。他希望自九年一貫多元入學,對於有特殊才能的學生能安排時間練習,教練、老師也有配套措施。金門和對岸交流熱絡,以桌球來說,只要從廈門聘請一位教練常駐金門,巡迴各校教導,好的選手假日集中訓練、寒暑假又可移地對岸集訓,一、二年必有突出的成績;請多安排比賽,每年比賽行事曆要提早公布;縣運會、中小學田徑賽、籃球、桌球、羽球要固定時間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