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環境議題座談縣府與民間對話
為了回應自九月十日以來金門愛鄉聯盟發起的「溫柔革命」|環境議題連署活動,昨日假金門技術學院舉辦一場「金門環境議題」座談會,邀請縣長李炷烽及縣府局室主管,以及關心此議題的專家學者共同對話,對連署訴求及意見作出回應。縣長李炷烽期望大家以關心金門的這一份愛鄉心,化為行動來共同改造社會風氣,一起為金門的永續發展來努力。
縣長李炷烽回應時肯定青年學子對於家鄉的關切之情,也說明縣政府許多政策的形成必須多方考慮,包括中央政策、代議政治的運作、經濟發展的期待等,但追求金門「觀光立縣、文化金門」的方向是正確的選擇。他也呼籲大家能一起思考金門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提供縣政府作為施政參考。
該項座談會於昨日上午九時舉行,由金門環境景觀總顧問江柏煒教授擔任主持人,包括縣長李炷烽、縣府建設局長李增財、交通旅遊局長陳朝金、文化局長李錫隆、金寧鄉長李文俊、林務所所長葉媚媚、水試所所長楊誠國與會參加。
該項座談會的舉辦緣由,是金門縣政府計畫開闢三條新道路,因而引起一群關心金門環境的人士,以及旅台的學生注意。由於金門解除戰地政務之後,政府投入大量建設,使得島上風貌急遽改變,傳統文化遭受衝擊,於是串聯發起連署活動,因而引起政府與環境景觀總顧問的注意,於是由總顧問江柏煒協調召開此次座談。
會中,由連署發起人代表陳長志針對此次連署訴求作簡報說明。陳長志表示,這一次「預約一場溫柔革命」的連署活動是一群暑假返金的旅台金門學子,見到家鄉在一股建設的狂潮與迷思中不斷的改變、並且逐漸喪失其原有的特色時,希望藉由這樣的一個連署活動串連新一輩的金門年輕人一起表達他們的聲音,重新檢討金門許多建設的必要性。此次連署提出了三點主要訴求:1、停建馬山觀測站、機場、水頭商港聯外道路;2、決策資訊公開化、透明化;3、修正當前地區建設方向。
針對連署活動的訴求,與會的工務局人員表示,目前地區這三項重大道路工程,機場及水頭商港聯外道路係民國八十七年即為都市計畫通過、預計實施的案子,前者主要為提供金門「工二|七」工業區之用,後者則是因應水頭商港未來人流及貨運吞吐之需。馬山觀測站聯外道路則是民意代表及觀光業者要求,經官澳社區絕大部分同意,在不拓寬原有道路的方案下,以離岸海堤方式辦理規劃。工務局進一步表示,金門近年來對道路開闢的政策主要是依據中央政府所制定的道路法規,改善現有道路的安全性,縣政府必須依法行事以保障民眾行車安全,否則若有任何事故,民眾可要求國家賠償。
建設局長李增財強調生態保育及經濟發展應取得平衡,同時金門地處閩南區域,面對中國大陸沿海的濫捕與炸魚等資源掠奪,實面臨了嚴峻的考驗。他也特別說明許多人關心金門綠化的問題,提出原生植物的重要性,但也不應忘了外來馴化物種對金門的價值。
生態學者王力平以他在金門五年來從事的生態研究提出,金門應盡力維護這座生態多樣性豐富的環境,並強調深度的文化之旅,可為金門創造出高價值的產值,一如奧地利薩爾斯堡,十二萬人口的小鎮每年吸引了百萬計的人次前來欣賞莫札特的音樂。
現場多位民眾、各社區協會、社區規劃師以及青年學子也紛紛提出金門古厝保存、觀光發展、水資源、環境景觀及各項公共建設的問題,直接向首長們詢問,討論十分激烈。
與會人員也抨擊沒有一位縣議員到場共同來關心金門議題,畢竟縣政府許多政策往往因議員的杯葛而無法推動。
文化局長李錫隆、交通旅遊局長陳朝金、環保局長蔡是民也提出政策上的說明,希望可以化解疑慮。
李錫隆也以實際執行公務的經驗說,理想與現實是有差距的,在民意高漲的社會,往往要推動公務時,在民意的阻力下會窒礙難行,如:鐵皮屋會破壞景觀,但是真正要執行拆除,就會面臨民眾以血來抗爭。
陳朝金、蔡是民也希望他們能實際走入社區,將他們的理念來影響更多居民,唯有大家凝聚共識,許多理念才能真正的實現。
縣長李炷烽回應時指出,環保是二十一世紀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以金門地區有限的環境資源、生態景觀、自然環境能永續發展,也是縣政府必須重視的一環。
他表示,十一月一日,世界第八屆島嶼會議,將有來自世界二十六個國家二百多位學者來到金門,針對地區、包括世界島嶼的永續發展來凝聚共識,尋求對策,建設和生態之間取得有效及動態的平衡。
李縣長也舉山后村僅有三十戶住家,做生意希望客人愈多愈好,但是也有住戶認為會吵到生活,侵犯隱私權,意見的不同,各有立場,單是一個村落,不同背景的居民,就有不同的需求,由小看大,金門就是如此。他說,民主多元化的社會,各吹各調,有不同的聲音意見,他希望不要以過去歷史的包袱,既有的印象來看待目前,要接受批評也要有所鼓勵。
他覺得自己很認真、也很用心來推動縣政工作,每一個政策的背後都有不同的意見看法,會虛心採納各方的意見,一件事情看起來容易,但實際做起來卻很艱辛。
李縣長也以植栽綠化的例子,有多條道路的綠化,往往因涉及土地的問題而無法串連成線,而反對的還是受高教育的民眾。
他歡迎民眾對縣政工作有意見,可隨時提出反映,更盼望大家能實際化為行動,共同來為家鄉盡一份心力。
主持人江柏煒作總結時,希望藉由此次座談會開啟官方與民間對話的管道,並期望金門在擬定各項政策時能有環境意識與人文關懷。
江柏煒說,近代金門發展,第一波發展的原動力是靠僑匯;第二波發展動力是戰爭期間民生產業奠下基礎,十萬大軍的消費生活;至於第三波發展的原動力在那裡,是要靠島上關心金門所有人一起來探討思考的方向,這是縣長的壓力,也是大家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