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試所舉辦浯江石蚵生態之旅
十月份,又到牡蠣盛產的時節,為了讓民眾瞭解地區牡蠣特色,水試所昨日特別舉辦一場別開生面「浯江石蚵生態之旅專題講座暨體驗研習活動」,由水試所內多位資深人員講解地區牡蠣的生產養殖,吸引數十位民眾到場參與,大家都對牡蠣的獨特生物性,留下深刻印象。
水試所昨日舉行一整天的「浯江石蚵生態之旅專題講座暨體驗研習活動」,由水試所課長柯逢樟、技士張寶仁等人負責解說,張寶仁表示,牡蠣有「海中水果」、「海中土雞」之稱,營養價值相當高,地區由於四面環海再加上特殊的地質地形,相當適合養殖,由於污染情形少,所以牡蠣口味甜美,就算生吃也能讓人回味無窮,此外,牡蠣的殼也可以作很多應用,更是先民最佳的建築材料,讓建築物更佳穩固。
除了地區牡蠣介紹外,水試所也安排「鱟」的專題講座,水試所人員表示,成鱟棲息在沿岸水深二十至三十公尺的海域,於每年六月至九月的夏季(端午至中秋),成對地爬至潮間帶高潮線附近的沙灘產卵,卵約五十天後孵化,稱為「一齡稚鱟」。稚鱟在潮間帶的泥灘地成長,靠脫殼長大,每脫一次殼增加一齡。地區的鱟,以往皆棲息在水頭與后豐港一代的潮間帶,目前也因擴建商港而使得棲地消失,所幸在縣府積極復育,於年度實施人工授精成功繁殖稚鱟達二十萬尾左右,成長良好。
記者蔡家蓁/金城報導
「小螃蟹怎麼走路,都斜著走啊?」、「紅樹林為什麼要叫紅樹林?」,小朋友一連串「嘰哩呱啦」的問話,讓昨日的建功嶼海邊熱鬧不少。水試所昨日舉行一整天「浯江石蚵生態之旅專題講座暨體驗研習活動」,並於下午安排沿岸生態考察,讓大小朋友體驗地區豐富生態之美。
這項相當具有意義的活動昨日下午一時三十分許展開,大小朋友首先參觀水試所的生態博物館,水試所技士張寶仁引領民眾參觀地區水中的各種生態,從牡蠣養殖、魚類的各種風貌到鱟的成長等,看到館內豐富的陳列,民眾們都相當欣喜,頻頻追問如何製作、蒐集。
緊接著經過整裝待發,一行人浩浩蕩蕩前往建功嶼,沿路欣賞各種生態的豐富面貌,從候鳥、寄居蟹到紅樹林等,都是大家矚目的焦點,許多小朋友更拿起望遠鏡跟遠方的「嬌客(候鳥)」打招呼,模樣相當溫馨逗趣。
趁著這個絕佳的保育教學好時機,沿路水試所人員還熱心的向民眾介紹地區的生態情形,張寶仁表示,其實近年來許多地區的海域都被破壞,有些珍貴的生物,現在已經不多見了,提醒民眾到海邊遊玩,不要亂丟垃圾。
此外,張寶仁也說,海邊有許多「天然的裝飾品」,只要善用巧思,一塊原本無用的石頭或貝殼,也可以成為相當特別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