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島浴火重生世島會貴賓盼能借鏡
金門島曾經在「八二三砲戰」的四十四天中,落彈「四十四萬四千四百」多發(數字根據︽金門縣誌︾),如今卻能脫胎換骨,予外國人富裕的印象。出生於「BANABA(巴納巴島)」的Ken Naonibein(柯恩 雷歐倪貝亞)對金門島民感到敬佩。
巴納巴是太平洋中西部「Gilberts Islands(吉爾伯特群島)」西部的珊瑚礁島。一九○○年淪為英國屬地。一九一九年歸「英屬吉爾伯特和埃利斯群島殖民地」。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五年被日軍侵占。日軍將許多島民驅逐出境。移民被遷往「Fiji(斐濟)」。一九四五留在原島者全遭殺害,只倖存一人。一九七九吉爾伯特群島被劃歸「Kiribati(吉里巴斯)」。吉里巴斯的憲法規定巴納巴人對巴納巴島擁有主權,於是巴納巴人擁有雙重國籍。
雷歐倪貝亞表示,巴納巴是個貧窮的小島,小學生上學要步行二十英里,有時淋了雨,生了病,就無法上學。島上有五、六百名小學生;他希望臺灣地區的政府,能惠施該島一些校車,幫助他們的學童。 雷歐倪貝亞表示,他知道金門曾經以和平、協商的方式,從政府手上要回自己的土地。他希望巴納巴的島民,也能仿效金門,讓自己的島嶼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