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鶿過境小太湖現蹤
金門冬季裡的一項奇觀就是:鸕鶿「造雪」!金門的天候從未飄雪,樹林卻有雪景,這正是鸕鶿們在木麻黃樹上用糞便留下的傑作。
數千黑羽軍一起迴翔,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氣勢,非常壯觀。這是在慈堤上可以看到的場面,也曾經出現在官澳海堤。
太湖和小太湖也有鸕鶿棲宿,數量雖沒有慈湖的鸕鶿林多,它們卻有本事把小太湖湖中的樹叢染白。
小太湖的鸕鶿是容許近觀的,人們可以用肉眼看到它們卿卿我我,或展翅迴旋,或如戰機般降落,或泅水捕魚,充滿了生趣。
鸕鶿又被稱為「摸魚公」、「墨鴉」、「水老鴉」、「烏鬼」、「魚鷹」,藍黑色的羽毛泛著光澤,有金屬的感覺,讓人產生黑色金縷衣的聯想。它的嘴巴下鉤,善於潛水,擅長捕食魚類。
鸕鶿的「茲」究竟應該在鳥的左邊,寫成「鶿」;或是應該在鳥的上方,寫成「鶿」?按南朝梁.顧野王所著的︽玉篇︾所釋,鶿和鶿兩個字是一樣的。︽玉篇︾是模仿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所編成的字典。按當代教育部所編的︽異體字典︾則是把鶿字當做正字,把鶿當異體字、俗字;與古時候的認定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