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工務局長陳家欣:馬山等三聯外道路拓建是為了安全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1,254
工務局長陳家欣:馬山等三聯外道路拓建是為了安全

工務局長陳家欣:馬山等三聯外道路拓建是為了安全

金門縣工務局局長陳家欣昨天針對被外界質疑的桃園路等三條道路提出說明。他表示,馬山、水頭商港、尚義機場等三條聯外道路的闢建和改善,主要為了「安全」,也是為了符合原有都市計畫計畫道路的規範。

為了回應「金門愛鄉聯盟」、「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所發起的︽反對馬山觀測站、水頭碼頭、機場聯外道路連署說帖︾。陳家欣於昨日表示:這三條道路早在民國八十五年就計畫已定,並非突然更張,也沒有「黑箱作業」。拓建的目的是要將急彎處減緩,將極窄處拓寬,讓陡坡平展。

除此之外,陳家欣表示,今後金門的道路將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以「改善」為主;未來除非有大型新興的建築物(例如水頭商港),否則不會再有拓寬道路的計畫。各村莊的道路,也將會遷就現實,將原有都市計畫變為符合現況的內容,而不是削足適履,改變現狀去迎合都市計畫。

對於三條聯外道路之所以必須拓建的原由,陳家欣說明如下:

「金門縣1-1號道路」是配合水頭商港的興建而開闢,八十五年就已列入計畫道路,並非草草決定。

水頭商港開闢後,貨物運輸將成倍數增長,加上小三通後人口流量激增,現有道路寬度不足又穿越賢厝村落,易影響其安全及安寧,因此必須有「1-1號道路」的開闢。

按原計畫,1-1號道路是三十米寬的東西橫貫道路,西起水頭商港,東至料羅港。由於現階段水頭商港第一期的船席工程只有二席(第二期另有六席),流量還不致於太大,因此目前的聯外道路只針對「賢厝至水頭碼頭段」進行細部設計,第一期工程只做到「山前」。路寬仍按原計畫的三十米進行規劃及設計。三十米可以規劃為六線道,但目前只闢四線道,中央留置六點三公尺做為綠帶及分隔島,並設置單側人行道。

桃園路的寬度有些路段是十五米,有些是二十一米半,這是既定計畫,但並未按計畫施作。這條路目前有「車道寬度不足、轉彎半徑不足、安全視距不足」等問題,不符合每個車道要有三米半寬的公路規範。為了改善現況,工務局有必須執行「金門縣三|六號、二|十號、三|八號道路(即桃園路東段、殯儀館三岔路口至瓊義路口處)拓寬改善整建工程」。若不然,在現有雙線道上,因為有線形不良、坡度起伏過大、安全視距不足等缺點,將會影響行車安全;且前車速度一慢,後面的車子就容易塞車。

「馬山觀測站」到「勇士堡」的道路按原計畫道路的規定應該是十五米,現況卻只有四米到五米。由於兩旁有民房、祠堂,拓寬必會引起反彈,因此才有「金門縣馬山觀測站聯外道路」的計畫。規劃作業期間,縣府曾會勘三次,舉辦三次說明會,最後順應民意,捨棄「既有海堤拓寬方案」,採取「離岸海堤方案」規劃辦理,並在海濱預留涵洞,避免海流發生變化。居民另外要求將離岸海堤以外的區域填為新生地,這一部分必須進行可行性研究及環境影響評估,縣府並未逕行同意,必須有進一步的處理。

陳家欣之所以提出以上說明,是因為︽反對馬山觀測站、水頭碼頭、機場聯外道路連署說帖︾批評三條道路的計畫是「矯枉過正」及「粗糙的決定」;還要求縣府團隊將「決策資訊公開化、透明化」並「檢討當前地區建設方針」。

陳家欣表示,道路的拓寬,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安全,沒有黑箱作業。今後,金門地區的道路將會以「改善」為主要原則。非建物或農田地區,道路也不再做排水溝,讓水可以漫流,以補充地下水。有水溝的路段,則會加蓋,以免會車時為閃避來車發生危險。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