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沈迷網咖情況嚴重警局建議父母適當關心
身處在資訊爆炸的社會,網咖雖然提供了許多地區青少學子資訊流通和休閒的場所,但也間接形成家長需要面對孩子沉迷網咖的問題。縣警察局最近發現地區許多國中小學生於下課或放假時,成日逗留網咖、渾然忘我和翹課離家的情形嚴重,許多家長更感嘆反應著現代父母難為。
根據縣警局刑警隊調查發現,網咖對於意志力不堅的青少年可能極為嚴重,但導致青少年出狀況的「核心」問題,往往不是外界的一時影響,家庭及個人的價值觀、親子之間溝通的能力及信任、父母適當的關心及正確的指引,還有整個社會的守法精神,才是不讓青少年步入歧途的良方。
網咖以先進的電腦硬體設備,如高檔的CPU、充裕的頻寬、不傷眼的LCD液晶監視器:::等;的確提供喜歡上網的人一處飆網的好場地,上網咖飆網也成為地區青少年休閒的一項風行活動。然而,縣警局刑警隊最近執行保護查察勤務時發現,少數國中小學生竟一味矇騙學校及家長,藉故外出看病或訪友,卻一路直奔網咖店沉溺於線上遊戲;尤其之前連著幾日的寒流低溫,亦不畏其可能感冒的風險,依然故我沉迷期間,更甚者連家也不回,著實讓許多父母擔憂不已。
網路遊戲或電玩,雖然提供青少年不少樂趣,但它導致的成癮症狀,包括:與人的疏離、與現實的脫離及最終的自我退縮等,極易扭曲成長中的青少年的人格。沉溺於電玩中,導致青少年花在課業中的時間大幅減少。功課退步之後,與學校的生活脫節,就會開始結交校外的朋友,留連校外的活動空間,逐漸踏上另一個軌道。
刑警隊指出,目前已有研究顯示,接觸過多各式電玩的兒童,因運動量減少,體能變差,也較易過胖。而經常上網的青少年,反而更覺孤獨,患有情緒低落的情形也更普遍。但最值得重視的還是暴力電玩帶來的認知改變,導致孩子變得無法體會疼痛與死亡,真實與虛幻的界線模糊。
縣警局局長陳瑞通表示,面對網咖的來勢洶洶,父母必須顧慮到青春期的反叛性,及期望與同伴「相同」的心態。建議父母絕不可以禁令來排斥一切網咖活動,應與孩子建立暢通的溝通管道,把上網咖扭轉成為正向生活教育。
在輔導的作法上,可以採行的方向有:
與青少年訂定雙方同意的生活公約,協助孩子學習分辨網咖中的危機狀況,建立危機處理能力及最重要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在訂定過程中,父母不妨與孩子相偕共訪鄰近的網咖,聽取孩子觀點中與網咖相關的資訊,再告知自由成人觀點的優缺點,如果父母一味以權威的態度,單方面訂立生活規範,極易導致孩子對父母的反感。
評估上網咖對孩子身心發展及學業的影響,並隨時與孩子討論影響的情況。影響過於明顯時,就必須重新訂立生活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