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幸福城市「訪查系列報導之三》金門環境美感綠化成果最傲人
從天下雜誌「幸福城市」的八項指標當中,金門縣在環境美感與老年安養及財政穩健等三項指標中都表現不俗,不但縣府自有財源比例高,老年人有人身安全感,還有八成六五的民眾也認為居住環境美麗。
有關「環境美感」的評比指標包括每人享有公園綠地面積,污水處理戶數,垃圾妥善處理率等統計,以及是否認為居住的城市美麗等民調。金門縣在這項指標上,以綠化成果最能傲視群倫,每位金門縣民享有的綠地面積達到百分之十三,是全國第三名,僅次於連江與澎湖。污水處理戶數比例則有百分之十四點九五,全國第九。垃圾妥善處理率則有百分之七十三點四三,比例稍低,仍有待加強。此外,民調中顯示,有百分之八十六點五的金門縣民認為自己的居住環境美麗。
縣長李炷烽上任後,對行道樹的更新,以及植樹造林工作相當重視,也不斷鼓勵各機關、單位、學校加強美化工作環境,舉例來說,金門最寬、最直的「示範道路」伯玉路,經過這兩年的用心經營,綠帶上花團錦簇,兩側樹木綠意盎然,且隨季節變化還有不同景觀,經常能讓初次來到金門的旅客感到驚豔。
而被視為綠色城市重要指標的污水下水道建設,金門地區從七十九年推動以來,迄今已有十四年歷史,家戶接管率將近百分之二十,普及率全國第三,僅次於北、高兩市,目前朝九十八年達到百分之六十的目標努力邁進。
「老年安養」方面,主要的評比指標包括執業醫事人員比,老人安養每位工作人員照顧老人數,每千人居家服務人次等統計,以及老人生活幸福感、人身安全感,是否適合退休後生活,是否擔心年老無人照顧等民調。
根據天下雜誌的調查,金門地區有百分之六十四點八的老人家認為現在生活幸福,還有百分之八十五點二的老人認為住在金門有人身安全感,在全國二十五縣市當中排名第三。另有百分之三十點一的民眾,擔心自己年老之後會無人照顧,這項比例是全國第三低,僅略高於新竹縣、市。
由於醫療資源較為匱乏,金門縣在醫事人員比的指標上表現稍弱,且安養機構平均每位工作人員要照顧四點一五位老人,比例稍高,有必要檢討增加照顧人力。而每千名老人獲得的居家服務人次,只有一百八十三點三八次,次數稍低。
除了這些評比指標之外,事實上縣府在老人照顧這方面著力甚深,除了獨步全國、金額最高、發放歷史最久的敬老津貼六千元之外,還有一些服務項目是其他縣市所沒有的,例如為獨居老人提供送餐服務,裝設「緊急救援系統」等,只要獨居老人按下救援系統的按鈕,就能自動通知相關單位前來察看,倘若「靜止」狀態超過一定時限,也會自動響起警報。
「財政穩健」方面,天下雜誌的評比指標包括每人財政赤字,每人償債餘額,歲出自有財源比,每人歲出等統計,以及民眾對縣市首長整體施政的滿意度,與對官員、議員貪污腐敗嚴重程度的民意調查。
金門在這項調查上的表現相當亮眼,財政赤字甚至出現「負數」,償債餘額為零,自有財源比例高達百分之六十五點四三,全國第五名;以年度歲出平均攤算,縣府每年在每位縣民身上投入十三萬餘元的資源,高居全國第二。
雖然民眾對縣長施政感到滿意的只有百分之五十一點四三,比例稍低,感到不滿意的則有百分之二十五點四五,不過尚有百分之二十三點一二的「沈默大眾」;認為官員及議員貪污腐敗嚴重的比例則有百分之二十一點六,在全國二十五縣市當中排名第十二。
以上各項指標當中有關民意調查部分,是在去年的七月底到八月初針對各縣市居民所進行的隨機抽樣電話調查,在信心水準百分九十五時,抽樣誤差為正負四點七到五個百分點。
事實上,回顧三年多前的選戰,李炷烽是以清廉與改革形象獲得民意支持而當選,就職以來也戮力從公,一刻不曾懈怠,且一上任就拿違建暫接水電等延宕多年的問題開刀,獲得了一部份民眾的掌聲,但三年多來,許多牽涉中央政策的問題始終無法突破,部分施政也沒能獲得議會的支持或認同,讓李炷烽有縣政無法完全「操之在我」的感嘆,甚至說出「金門是座寶山,但縣府卻不得其門而入」的話。
舉例來說,都市計畫的通盤檢討,一直是李炷烽努力想要突破的重點,但縣府送上許多建議案都沒能通過內政部的審查,直到最近才陸續有正面回應;原本縣府爭取六離島接管權,打算開發為新興的觀光資源,但中央卻在接管前一刻政策大轉彎。
雖然鄉親對首長施政持正面、積極態度的比例剛好過半,但如何爭取另外兩成三「沈默大眾」的滿意度,以及降低二成五不滿民眾的怨懟,則是未來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