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窯烤蕃薯張麒麟拖車傳香
行經伯玉路往金城方向,會看見一輛拖車叫賣著烤蕃薯,車上有五個甕窯,裡面烤著大大小小的蕃薯,出爐後可聞到香噴噴的地瓜,會勾起許多人童年在田裡蓋土窯烤地瓜的回憶。
來自台灣三重市的張麒麟,現年已七十六歲,他以獨特的拖車叫賣烤蕃薯,已有四十多年歲月,去年才隨著金門女婿一家人來到金門,原本女婿是要接老丈人養老,只因張麒麟閒不住,索性把台灣賣烤蕃薯的器具與材料,都運來金門,繼續幹老本行,在金門一賣烤蕃薯就賣了一年多,張麒麟所使用的甕窯,也吸引民眾的好奇。
張麒麟述說著當初會賣烤蕃薯,是因為受雇於市場賣菜,看到許多客人挑剩的地瓜,覺得丟了可惜,想到小時在田裡烤地瓜,剛割下的稻草可以拿來當柴燒,在地上挖個洞就可以把蕃薯丟下開始烤了,突發奇想來利用這些地瓜,烤出讓客人喜愛的食品,於是他開始嘗試各場烤法,也不斷更換器具,經過一試再試,選擇了以甕窯為器具,他說,甕窯比較能保留地瓜的原味,烤出的味道很香。
張麒麟以拖車在三重市公園附近叫賣著烤蕃薯,從早賣到晚,吸引許多客人來光顧,讓他愈來愈有信心,從此就專心投入烤蕃薯這個獨特的行業,一賣就賣了四十多年,不僅靠賣烤蕃薯成家,也撫養五個女兒長大成人,並接受高等教育。
談起與金門的淵源,張麒麟說,當年因國共戰役,國家急需兵源,他是以二十九歲入伍當兵,是同梯年紀最長,金門發生八二三炮戰,國軍為了補充前線兵力,他一入伍就被分配到金門古崗村砲兵營勤務連,擔負運補彈藥的勤務,在戰役中,許多同袍為國犧牲,他幸運著平安退伍。
張麒麟表示,民國五十年在金門退伍後,就未曾再到金門來,直到他小女兒嫁給金門女婿後,三十年後再度踏上金門這塊令他刻骨銘心的土地時,已經是人事全非,當初駐防的兵營早已雜草叢生,只是金門整體建設進步很多,變的已經不是印象中的金門。
張麒麟表示,他的牽手已過世了,五個女兒也都結婚了,原本要在三重老家養老,小女兒說,金門的生活環境相當好,非常適合老人安養,一直希望他隨同她一家人搬回來金門定居,於九十二年到金門後,住了一年多的時間,就離不開金門了。
張麒麟表示,金門的老人福利不錯,再過一段時間,他也可領六千元的老人年金,比台灣各縣市還要多一倍的福利,今年三節家戶配酒以公民數為準,他也領台灣沒有的家戶配酒,重要的是,金門鄉村人情味還是相當的濃厚,生活步調也不像都市的緊張,他已經喜歡上金門。
閒不住的張麒麟,和女婿及女兒商量後,從去年開始繼續幹老本行,開著他那一輛獨特的拖車,在地區人潮較多的地方叫賣著烤蕃薯,許多民眾被這一輛拖車及車上的甕窯所吸引,總會買幾塊以甕窯烤出的蕃薯來嚐嚐看不同的滋味,生意還不錯。
張麒麟說,他習慣用從三重果菜批發市場買來的地瓜,選用金門本地的地瓜較少,有時生意好,不夠用也會買金門土產地瓜。雖然他每天早上九時許做生意,但是從晚上就要處理清洗好地瓜,早上七時開始就要將地瓜入甕窯,以小火慢慢的烤。他說,一個甕窯,最多可放六至七個地瓜,通常是五個地瓜,要烤一個半鐘頭才能出爐,賣給客人,所賣的地瓜不是算個,而是稱斤兩,一斤五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