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美餡餅嚐得到濃濃本土風味

沙美餡餅嚐得到濃濃本土風味
金沙鎮國中路上的一家餐館,自去年底開始推出本土風味的「餡餅」,多半供應學校等機關團體,但熟門路的客人,也會專程來這裡享用那種讓人齒頰留香的滋味。
老闆黃奕泰和他的妻子在國中路開了一家餐館已有兩年,偶然和孩子一起在外頭吃到餡餅,覺得可以在沒有人做餡餅的沙美街上試試看。於是夫妻兩人就努力試做,並請親朋好友試吃。他們也吃遍了金門所有的餡餅店,以互較長短,做為改進的參考。
餡餅皮要怎麼揉、怎麼煎才夠酥?餡和醬汁要怎麼調配才能保留鮮味?怎麼把湯汁留在餡餅中?等到餡餅被親朋好友和餐飲業的行家都認可了,正好碰上全縣童子軍大露營;這正是一個好機會,黃奕泰的太太便承接了點心供應的生意,但一次所需的份數多,炊具不夠,黃奕泰便向四處張羅,借來了鐵板大煎盤,再召集全家總動員,向童軍大會推出他們的力作,結果一炮而紅。從此,許多學校持續向他們訂購,或做為學童點心,或做為舉辦活動的餐點。
黃奕泰的餡餅為何叫好?除了用心研發之外,他們對食材的挑選是有標準的。他的太太表示,他們用的豬肉一定要當天屠宰的,而且非得要肩胛肉不可,因為這個部位的肉質最鮮甜;連腿肉都不能替代。如果當天沒有生鮮的肩胛肉,當天就不做餡餅。
除此之外,蔥也一定要用金門本地種的;洋蔥則是臺灣來的。為了保證餡餅的衛生品質,他們不願意貪小便宜,選用來路不明的大陸蔬菜。
沒有了軍隊的沙美街是一個持續沒落的小鎮,百業蕭條。黃奕泰的餡餅能否異軍突起,還有待時間考驗。目前,他的生意多半來自團體,如果三、五好友或獨自想要嚐鮮,最好先搖個電話,讓他先行預備,免得為了幾個餡餅得苦候多時,猛吞饞涎。
在黃奕泰的店門外有一個燕窠,築在他開設這家餐館之前。當他裝潢店面時,沒有破壞燕窠,油漆時也是遇巢即止。此後,每一年,都有燕子回到舊巢,並疊上一層新泥。故燕年年來歸,舊客時時往來,正是生意人受到肯定的一面。在金門教書的幾位外籍老師已經成了他的老主顧;他們很喜歡他的餡餅。
黃奕泰的太太不敢自誇自家的餡餅有多好吃,深怕外界過譽。她說,他們只是努力去做好它而已。黃奕泰的小孩也在他供應餡餅的學校裡唸書;孩子的學校就是他的母校;有些老師則是教過他的老師。因此,他能回饋給學校的,就是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