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節專題報導瑕不掩瑜詩酒文化節仍有可觀
二○○二年的「酒香古意‧金門詩酒文化節」,就行銷來說是一次成功的事件操作,可惜與觀光業者的結合稍嫌不足,無法將活動進一步轉化為長遠而持續的吸引力,這雖瑕不掩瑜,但卻是個遺憾。
縣府在活動結束後,針對活動過程做了一次總檢討,當時的觀光局(現已改制為交通旅遊局)曾表示,活動達成了至少十項既定目標,包括提高金門區域形象和國際曝光率,結合地方觀光產業,以文化行銷概念,應用文化、觀光、產業的整體包裝,配合名人、媒體交叉應用,有計畫推廣產業及活動,提高實際行銷產值,增加業者收入,同時讓彩繪陶瓷作品及金門觀光意象在人潮匯集所在完整呈現,藉表達對熱心參與本活動藝文人士的尊重和肯定,厚植觀光與藝術文化能量等。
從傳播的角度看,此次活動以整合行銷傳播策略,充分應用地方、全國性平面媒體以及衛星電子媒體,持續為活動大量發佈新聞,將金門,以及金門的詩酒與文化,創造為全國性議題及注目焦點,有效提升了金門形象和國際曝光率。
結合地方觀光產業是這次活動的特色,透過活動的整合,特產從金門走向了台北都會最大的京華城購物中心。文化行銷概念則應用文化、觀光、產業的整體包裝,以馬英九等名人為號召,計畫性推廣產業與活動本身,有效提高了實際行銷產值。原本主辦單位估計京華城的銷售業績大概在新台幣八百萬元左右,十天下來實際售出了九百三十萬元,成績堪稱亮眼。此外,彩繪陶瓷作品及金門觀光意象,也透過活動在人潮匯集處所完整呈現。
「產業觀光化,觀光產業化」理念,在這次活動中獲得紮根與實踐。例如,陶瓷廠推出的「彩繪陶瓷灌美酒DIY」,讓陶瓷產業、金酒公司及地區旅行業者成為最佳組合,為金門之旅創造特色,觀光及相關產業業者均相得益彰,相互提升彼此的附加價值。
縣府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共同主辦的「傳統與現代酒器展」,除了是史博館的處女秀之外,也提供了地區學子一個難得的戶外教學機會,讓孩子們瞭解商周至民國各朝代酒器等器皿的製作,也進一步了解金門陶瓷產業的建構及發展。
金酒是這次活動的主要核心,為了推廣促銷金酒,活動從記者會、物產展到美食之夜,始終圍繞著金酒為主題,且美食之夜桌次供不應求,內容又結合了地方絲竹樂與詩人吟唱,將美酒、佳餚結合在清風明月及地方文化特色的氛圍下,於金門仍屬首創。
最特別的中秋晚會與金廈中秋海中會,是整項活動的最高潮,也創造了最多的話題。在金城海濱公園的晚會,堪稱歷年來少見的大型演唱會,且歌手陣容堅強,廣受鄉親歡迎,除了到場的八千至一萬名觀眾之外,更有數以千萬計的收視人口透過衛星同步收看。而金廈中秋海中會更證明,金門可以主動引導兩岸議題、創造議題,主導自己未來的方向,走出自己的路,喚中央重新思考金門的未來與定位,擺脫邊陲的傳統思維。
為了擴大參與,這次活動廣邀南洋、大陸、台灣、金門等兩岸四地藝文作家齊聚金門,為詩酒文化節充實內容、增添光彩,同時為文風鼎盛的金門增加歷史新頁,為文化深耕,持續傳承延續,厚植文化資產。
異業結合,策略聯盟,以及跨縣市資源整合,相互提攜造勢,則是活動的另一項特色,包括台北市長馬英九參與京華城的記者會,姊妹市台南市長許添財率團訪金,提供台南美食及國樂團演出等,都豐富晚會內容,並增加活動的深遠意義。
不過在檢討過程中,縣府也坦承,業者對活動的信心不足,以致於最終參與並不熱烈,有部分活動僅見應邀外賓及「自己人」捧場,整體活動也無法形成持久而有吸引力的特色,進而將人潮帶到金門。
平心而論,宜蘭冬山河馳名中外的「童玩節」,也是經歷了十多年的苦心經營才有今天局面,想開創之初,相信旅遊業者也不會有興趣,更甭論有信心,時至今日,「童玩節」已幾乎與「票房保證」劃上等號,關鍵就在於長期的努力與經營。
金門亦同,業者、民眾都不能寄望靠一次活動就讓金門觀光回春,沒有業者的積極參與及用心經營,就算花再多錢,辦再大、再好的活動,也都只能是枉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