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海濱公園生機洋溢
金城海濱公園雄獅堡外的沙灘上有鳥類在此產卵,金門生態作家周志強(鱟譜設計工作室負責人)兩天前發現兩枚裸露在沙灘上,昨天又發現一枚。三個鳥蛋湊成了一窩,但數量可不只一窩,附近還有別窩:::。
周志強發現的鳥蛋徑長約一吋,灰色的外殼上綴有棕色的斑紋。那究竟是什麼鳥呢?他懷疑是鷸行鳥科的鳥或是鶺鴒:::。其實,是什麼鳥並非真的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鳥類產卵在人進人出的沙灘,人們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他表示,若是把它當做一種上天的恩賜,不要去干擾它,給它們時間去完成生物行為;那麼,沙灘上的生機就可以變成很好的教材或是生態觀光的資源。
自從發現鳥蛋後,周志強從未碰觸過它們,近觀時還要保持距離,避免人的氣味會改變什麼。這些鳥蛋的保護色與沙灘相容,不仔細看就不會發現;但在雄獅堡一帶出入的人實在太多了;如果這種鳥蛋不只一窩、兩窩,而是有很多、很多,那該怎麼辦?周志強並沒有預設的答案,他決定先與金門野鳥協會和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交流一下,看看這些單位有什麼想法。
對周志強而言,金城海濱公園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地方,應該要有一些保育的作為。他表示,保育絕非「禁止」!一般情形,為了保育某種生物,可能會劃定「空間」,禁止人們進入;但是,「時間」的規劃其實也很重要,例如在某種禽類或水族(鱟、螃蟹)的繁殖季節,不要去干擾它們,改在雄獅堡上以用望眼鏡觀看(或設定標示,防止意外的破壞);只要給牠們一個月的時間去孵育、繁殖,牠們能回報人類的,可能是無法計量的好處!
他認為,在金門地區值得發展卻還沒有發展起來的就是生態研究。研究的資源掌握在地方政府。如果金門縣政府能成立「生物多樣化中心」,把四所列入,與臺灣大學等研究機構合作,由教授指導或要求,針對本地的一些生物進行觀察、紀錄、研究,將可讓金門地方上的人才獲得造就(外人來此研究,不能持恆;只靠本地又欠缺主腦,條件不夠)。一個研究計畫結束,就可以誕生一批專業的生態解說家。一個計畫接著一個計畫,金門的生態資源就會越來越豐富。當論文在國際上發表時,也可以用學術機構(例如臺大)與金門(生物多樣化中心)的名義聯名發表,以提昇金門的學術地位。
從幾顆蛋,可以讓人覺得還有很多事應該去做;該怎麼做?資源在政府手裡,觀念在民眾心理。周志強表示,發現這些生命時,不要出於好奇去移動牠們,只要給牠們一些時間,牠們會讓你看到更多!他強調,保育的目的最終是要回歸到人,是為讓人類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