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縣籍文學博士唐蕙韻與金門民間故事結下不解之緣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專訪報導。
點閱率:1,496
字型大小:

「你聽過那些童話故事?」在兒童文學創作研習營上,唐蕙韻笑著問學員們。

「嗯,醜小鴨、賣火柴的女孩、白雪公主、:::」學員們屈指計算的同時,卻發現腦海中有印象的童話故事,都是舶來品,屬於中國本土的童話故事,還有印象的,竟少得可憐。

正因為如此,唐蕙韻說,外國人一直認為中國是個沒有想像力的民族。不過,對於這種說法,唐蕙韻不以為然,她認為,中國有極為豐富的民間故事,只是少有人將它們化為兒童語言,推介到世界罷了,「有名的『灰姑娘』童話,故事還是源自於雲南白族呢!」文學博士唐蕙韻不服氣的說著。

六十一年次的唐蕙韻,父親唐敏橋、母親許月輝,出生於金門金城的她,就讀中正國小、金城國中、金門高中,七十九年金中畢業後,考上文化大學中文系,並陸續攻讀碩、博士學位,取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為東方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大眾傳播藝術系助理教授。

唐蕙韻表示,中國民間故事豐富,金門的民間故事也不少,可惜金門目前除少數幾位文史工作者,如許維民、洪春柳老師,積極採集金門民間故事外,其他相關著作可說少之又少,她很擔心,有一天,這些金門老祖先的智慧結晶,會因為乏人重視而化為烏有。唐蕙韻謙稱,之所以會與金門民間故事結下不解之緣,是因為修讀當時文化中文研究所所長金榮華的「口傳文學」後,加入金榮華工作團隊,進而瞭解到,故鄉金門原來也有這麼神奇豐厚的民間故事。

唐蕙韻指出,民國七十九年,中文所所長金榮華在做完台灣卑南族的故事收集後,受中國民間文學學會委託,前來當時仍舊封閉、充滿神秘感的金門,進行民間故事的採錄工作。

金榮華等人收集不少金門民間故事,不過,在整理時,因為受訪老人的濃厚金門口音,使得整理工作受阻,採錄好的部分錄音帶只好束之高閣。民國八十二年,唐蕙韻修讀金榮華的「口傳文學」課後,來自金門的她,成了金榮華最好的翻譯人選,而「金門民間故事集」也在師生合作下,得以面世。

後來,唐蕙韻即以「金門民間故事研究」做為碩士論文主題,攻讀博士時,則續以相關的「中國風水故事研究」,取得文學博士學位。唐蕙韻表示,早年民間故事的採集與研究,有的被賦予某種程度的政治任務,以「白雪公主」聞名的格林童話,當年就是因為德國希望藉由歷史、語言的重塑,建立國人的認同感,而在進行語言研究時,無意中由格林兄弟錄製衍生而成。

中國大陸在文化大革命後,為了凝聚民族向心力,重新建立國家認同,因此,全面進行民間故事的收集工作;日據時代,日本人為了儘快瞭解台灣當地民俗風情,也曾進行有計畫的整理工作。

至於我國,係在民國七十多年,為因應中國大陸的作為,並效法德國的經驗,開始針對這些最貼近人民生活的民間故事,進行有系統的整理。

「從來不知道阿公阿嬤這樣會講故事!」在金門收集民間故事時,不少年輕的金門鄉親,驚訝於家中長輩們竟也是說故事的好手。可惜多年後,當唐蕙韻捧著結集的「金門民間故事集」送給這些受訪長輩時,大多數已隨時代凋零。

「金門民間故事集」出版後,許多金門人這才發現,原來,金門除了有形的古蹟傲人外,也是個充滿故事、有著豐富無形遺產的地方。

為了傳承民間故事,讓它向下紮根,改寫成童話故事,是個可行之道。

民間故事如何化為童話故事?唐蕙韻認為,重點在於「簡化結構、突出情節」。唐蕙韻說,事實上,世界級的童話,大都是由民間故事衍生而成。因此,她很期待有一天能看到有人能以金門民間故事為素材,用熟悉的「兒童語言」來寫就充滿金門味道的童話故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