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載客量迭創新低金門公車優勢不再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碧蓮/金湖報導。
點閱率:445

金門地區目前平均每一百戶擁有機車數是一一三輛、小客車數是五三輛,加以駐軍減少,汽車運輸巿場開放等因素,導致金門公車的載客量年年呈現負成長,去年載客量更創近十年新低,如何找回流失的客源?金門車船管理處面對昔日優勢不再,已積極規劃轉型「觀光導向」、「顧客導向」、「創新導向」之大眾運輸服務。

大眾公共運輸具有公共性及社會服務性之特點,尤其在金門地區更成為社會福利一環,據車船管理處指出,早期金門地區公共運輸客源及營收主要來自軍人及學生這兩大族群,然而,近年來由於國軍精實案,造成地區駐軍大幅減少,載客量逐年下滑。

目前乘客結構面臨重大改變,學生成為現行乘客結構中之最大客源佔百分之四十三;其次,為一般居民佔百分之四十二;老人及殘障佔百分之十七;而昔日最大客源軍人,現僅佔百分之十五;年載客量直直落呈現負成長,近十年來,又以去年載客量最低。

地區公車近十年的年載客量,八十四年五百五十三萬人次;八十五年四百八十四萬人次;八十六年五百四十八萬人次;八十七年五百八十七萬餘人次;八十八年五百六十二萬人次;八十九年八百一十二萬人次;九十年五百零四萬人次;九十一年四百七十八萬人次;九十二年四百四十四萬人次;九十三年四百三十四萬餘人次。

車船管理處現擁有公車四十四輛,行車路線廿四線,每日發車三百八十六班次,平均每日載客量一萬二千一百六十七人次/段,每班平均載客量三十八人次/段。此外配合各活動包括碉堡藝術、就醫接駁、學生上放學、清明掃墓等等全力投入載客運輸。

面對整個大環境所帶至衝擊、威脅,車船管理處也研擬及規劃因應策略,其中,在「發展觀光旅遊為導向的大眾運輸系統部份」─配合觀光立縣、文化金門之縣政主軸,規劃觀光導向之公車營運路線;成立「旅遊運輸中心」,有效整合遊憩與大眾運輸系統,建構金門遊憩運輸網路。

針對原有公車車型一成不變,車船管理處將規劃新車型,並以不同頻色或造型,塑造金門公車新意象;同時,推廣觀光公車、觀光渡輪、規劃觀光路線,串聯旅遊景點,以及增建候車亭,以提昇搭乘量及營收;另向中央爭取經費進行公車汰舊換新。

在「智慧型運輸系統」規劃部份,將發展先進旅行者資訊系統,輔助旅行者選擇最適當時間、運輸工具及路線,並提供乘客即路線、轉乘、班次及時刻表資訊;此外,規劃車站空間商業化、作業電腦化及推動ISO認證,提昇企業形象及管理效率。

車船管理處在車、船營運之主客觀優勢逐漸流失,加以兩岸往來交流頻繁,金門逐漸褪去戰地色彩,相關產業已轉型為依賴觀光活動,未來將由現有路線朝「公共車船觀光化」方向循求企業永續發展為重要主軸,全面提升大眾運輸系統之營運效率及服務品質,邁向大眾運輸新里程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