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研習營歡迎各界與親子報名參加
風箏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民間藝術及休閒活動。金門縣文化局和金門縣旅遊發展協會為推廣旅遊休閒活動,並將中華文化與觀光產業發展相結合,擬引進國際知名的特技風箏表演專家來金門指導及協助成立金門風箏表演團隊,為今年十月預定舉辦「第一屆金廈風箏文化節」儲訓相關人才,吸引年輕族群,同時預作暖身操練。
這項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金門縣旅遊發展協會承辦,金門縣接待大陸居民來金旅遊旅行社聯誼會、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2005年海峽兩岸(金廈)風箏文化交流研習營」活動,是將邀請廈門大洲飛行特技風箏隊十四人,預定於五月六日至九日前來金門,並在五月七日至八日兩天,在金城海濱公園展開活動研習。
這項並為共同促進兩岸人民情誼,推廣旅遊休閒活動所舉辦的風箏研習營,活動參加對象,由參加者自行組隊。在培訓組方面,歡迎金門愛好風箏運動的社會青年、學生報名參加。在親子組方面,歡迎親子家庭報名參加(每家庭一組,限二百五十組,共五百個親子風箏,送完為止)。報名時間,自四月廿五日起至四月廿九日止。報名地點,金門縣旅遊發展協會,電話:082-372518;傳真:082-372552;E-mail:km372518@yahoo.com.tw,地址:金門縣金城鎮賢城路三號北棟一樓。
至於研習活動內容有:風箏研習交流、全民「親子」風箏大放飛、龍串類風箏示範表演放飛、飛行特技風箏隊形表演放飛、飛行特技風箏花式表演放飛、動力飛行傘示範表演飛行::::等。
承辦活動的金門縣旅遊發展協會指出,風箏的起源,現在已無法考證。根據文獻「韓非子」記載「哲人墨翟,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昇天空::::」(約西元前三百年左右),由此可見我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做的,到了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以後才有紙風箏的出現,因此可以推斷,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年以上歷史了。
金門縣旅遊發展協會並指出,放風箏在東南亞各國,以及中國大陸的北京、上海、天津、青島、香港、澳門,以及台灣的台北等城市都非常普及。山東濰坊市政府每年投入一千多萬元人民幣,用於舉辦春季的風箏邀請賽,是一年一度的國際風箏盛會。每年四月廿日至廿五日舉行。自一九八四年開始,迄今已連續舉辦八屆,每年都能吸引海內外的風箏隊參賽,並帶來大批遊客,目前已成了當地的一個旅遊品牌。因此,濰坊被各國推崇為「世界風箏之都」。國際風箏聯合會的總部就設在濰坊風箏博物館。
金門縣旅遊發展協會也指出,廈門市自2003年五月起已連續舉辦兩屆國際風箏節,其幕後推手是一位來自台灣的特技風箏好手曹志龍,及其所義務訓練組成的「廈門大洲特技風箏隊」,並於2005年二月應邀到大馬參加東南亞久負盛名的風箏盛會|馬六甲國際風箏邀請賽,擔任開幕表演,為廈門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頗有與濰坊國際風箏節相互爭輝之勢。
金門縣旅遊發展協會表示,風箏運動在金門戰地戒嚴時期,是被禁止的一項活動,因此藉由風箏運動來推動金門天空的解嚴,點綴更豐富的顏色,將饒富意義。特別是金門秋冬以後,東北季風強勁,「風」的主題是一個可以善用的旅遊題材,除了尋訪「風獅爺」之外,風箏運動是一項不分年齡,全民皆可參與的休閒活動。
此外,為延伸這股結合「風箏文化」的旅遊熱潮,營造金門旅遊特殊魅力,以利吸引大陸及台灣的遊客,金門縣旅遊發展協會擬借重廈門經驗,先行邀請廈門大洲特技風箏隊總教練曹志龍及其所訓練出來的跨兩岸專家團隊來金門,舉辦「2005年海峽兩岸(金廈)風箏文化交流研習營」,協助儲訓金門特技風箏表演專業人才,並期為十月兩岸共同聯合舉辦「第一屆金廈風箏節」活動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