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類野生動物「水獺」金門之寶金管處籲大家珍惜
屬於瀕臨絕種的珍貴保育類野生動物「水獺」,在台灣本島由於環境污染嚴重,久已未見其蹤跡。但在金門仍然保有水獺族群的生活記錄,值得大家一起來關愛。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並呼籲大家給過「夜生活」的水獺安穩的生活空間,同時請深夜駕駛的朋友,慢慢行,給水獺一個安全過馬路的機會。
金管處表示,金門地區的水獺,是屬於瀕臨絕種的珍貴保育類野生動物,根據資料了解,水獺在臺灣地區沿海至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下之濱溪環境均有分布,但是近年來台灣本島由於環境污染嚴重,久已未見其蹤跡,但金門仍然保有水獺族群的生活記錄,所以值得我們共同來關愛。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並於民國八十九年委託台大動物系教授李玲玲進行「金門地區水獺族群之調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水獺族群量與族群狀況可以用多種方法追蹤估算,李玲玲教授表示,金門水獺族群目前仍屬穩定狀況。
金管處指出,歐亞水獺,俗名:水獺,學名:Lutra lutra,英名:ChineseOttor,其形態特徵:頭軀幹長約五十七至七十公分,尾長約三十五至四十公分,頭短而寬、與頸部不易分辨;鼻頭裸露部分顏色較深,呈六角形,上下端略突出;口周圍具長腮鬚,軀體圓長;四肢短,每肢五趾,趾間均有蹼膜;體披兩層毛,內層毛密度極高,目的是防水、增加保暖功能。具有臭腺,突然受驚嚇時會釋出異味。
至於生態習性上,水獺為半水棲肉食動物,不但擅泳且可在陸地上行走,活動力很強;主要在夜間活動,但有時白天亦會出現。牠們以魚、蝦等水生生物為主食,根據田野調查的研究人員表示,水獺吃魚一定要吃活的,牠經常在水質好、少污染、少干擾、食物豐富的水陸交界地帶出沒。其棲所需要足夠的遮蔽性,包括洞穴、樹叢、石堆、漂木堆等。歐亞水獺終年均可發情生殖,懷孕期約六、七十日,一胎通常生二至三隻幼獸。
金管處表示,金門自從於民國八十二年二月開放觀光以來,承受極大的開發壓力,再加上湧入觀光的人潮,且自用車輛增加,造成水獺「夜生活」的不便與危險,日昨就有管理處的同仁於深夜發現被車撞的水獺,根據馬路的血跡及顱骨碎裂研判,車速顯然相當快,因此,金管處特別要呼籲深夜駕駛的朋友,請將速度放慢些,留給過「夜生活」的水獺一個安全的生活空間。
金管處並且希望相關單位在工程施工時,能盡量以生態工法處理。根據李玲玲教授的研究指出,金門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水獺的蹤跡,如果可以在馬路施工時,保留一些涵管(洞)的設施,讓這些晚上生活的朋友有另一個行走的安全空間,我們才能長長久久的擁有這些可愛的好朋友,請大家告訴大家,一起來保育我們的好朋友「水獺」。如有相關問題,請聯絡金管處保育課陳秀竹,電話:082-31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