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藝術家在金門》呂豐雅自稱是個雙面人
來自香港的藝術家呂豐雅自稱是一個「雙面人」,白天是銀行工,晚上是藝術家。他從大學開設的藝術課程中練足了膽,四十多歲時才決定結束銀行工的身份,並專心從事與藝術有關的事業,不要再當雙面人。
呂豐雅是亞洲藝術家聯盟在香港的聯絡人。這次到金門參加兩岸書畫聯展及浯島采風活動,他覺得金門有很多令人感動的地方;不過,他也善意的提出建議,金門有許多「視覺污染」必須設法改變,例如閩南古厝上的水塔,又如金門酒廠那些放在平台上的石頭,以及石頭上用電腦刻出的文章::。他認為,藝術的表現要盡量貼近自然,不要有突兀或呆板的感覺。
呂豐雅是出生在香港的莆田人。幼年時,父親因病重返老家,就此一病不起。呂豐雅在家鄉摔傷腿,臥病二年後,母親才帶他離開家鄉。當時並無遷徙自由,行動是偷偷進行的,但他的腿傷已經延誤,成了跛腳,必須靠拐杖撐持。
高中畢業後,呂豐雅靠打工度日,後來覺得日子過得很沒意義,便報名香港中文大學開設的藝術設計課程。三年的訓練,讓他學到「包浩斯」的設計理念。(包浩斯原本是德國的一所設計學校,由在德國出生的美籍建築師華爾特.格羅佩斯所創辦,主張藝術要與工業生產結合,推動產品的美化與改良,對二十世紀的藝術教育有很大的影響。)
此後,呂豐雅白天在銀行工作,晚上則學藝術、設計。他的爺爺是前清的秀才,他自己平日就喜歡塗鴉;天資加上興趣,加上不斷嘗試,讓他在藝術界嶄露頭角。到目前為止,他已辦過十幾次個展。呂豐雅在銀行界做得不錯,曾被外國公司網羅到加拿大,後來又被獵人頭公司找回香港。在「銀行工」的角色上,他表現出色,月薪最高時約一個月十多萬港幣,但日子越過越不對勁,最後決定提早離開銀行界。
一九九四年,他成為專業的藝術家,也開始了沒有固定薪水的生活。他表示,這是需要「膽子」的;他的膽子,來自三年的藝術訓練,這驅使他勇於拋開那已待了三十年的銀行工作。
他在香港推動亞洲藝術家聯盟,經過五年的爭取,終於獲得政府資助,在二○○三年舉辦香港大會,但卻受到「SARS」的衝擊,差一點功虧一簣,還好後來疫情獲得控制,展覽如期舉行。
呂豐雅這次來金門參展,他覺得金門給人許多感動,但卻有一個盲點,那就是把一些空間藝術做的太人工,不切近自然;傳統建築物一些光光亮亮的、非經設計的東西,則會造成視覺污染。此外,他提醒金門的朋友們,不要讓塑膠或保麗龍之類的東西把金門帶入污染的深淵。他表示,金門有陶瓷,餐具可以改用陶瓷,這會增加金門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