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期待全新醫療大樓早日落成
最近,不論我走到哪裡,不論白天或夜晚,總會不時手機響起,大多是鄉紳士卿受人之託,打電話來向我要單人病房。有父母擔心小孩被他人傳染、也有孝順子女怕年老雙親與多人同房睡不好,休息不足有礙病情康復等等,理由不一而足,同時,他們也不在乎單人房必須每天多付幾百元差額。可是,我手上常有一堆候補名單了,總得等有人出院,空出單人房才能轉進去。這一、兩年以來,我發現鄉親對單人病房的需求日益增加,不惜自己花些額外費用。但是,醫療硬體總是沒法滿足民眾需求。我們真的需要一棟全新的醫療大樓,才能符合民眾的需求。
因為這些事一再發生,讓我回想本院目前這一棟三樓工字形醫院建築體何以如此不如人意,害得我們醫院上下顏面無光。這棟三樓建築落成於民國七十九年,說來並不算老舊,當時金門還在戒嚴軍管時期,縣長是唐雄飛,軍派縣長。聽說當時金防部提供一位與建築相關的預備軍官來設計這棟醫院,應該是這位新兵無任何設計醫院的經驗,以蓋普通房子的思維來蓋醫院,所以,很多地方都不符合醫院建築與設置標準。我們進駐之後,做了很多改善,如中央空調之加裝、加護病房、恢復室及復健室之增置、殘障設施、護理站、大廳藥局、掛號室、服務台之改變裝修等。當時也沒有規劃任何行政空間、醫師辦公室、會議室、廚房等皆付諸闕如。所幸八十年初因為醫療業務量不大,三樓前半病房充當行政空間與資訊室、二樓前半當做員工及醫師休息室及值班室。直到九十二年十月「農會大樓」裝修成為衛生行政大樓之後,我們才搬遷過去,同時,也將二、三樓前半恢復病房原有功能,再裝修為一般病房,收納日益增加的病人。
由於設計上的重大缺失,加上戒嚴時期新穎建材取得不易,這棟三樓剛剛落成即顯不實用。每年三節李縣長來醫院慰問病人總要留心吊櫃撞到頭,因為當初病房內沒有設計櫃子供病人使用,我們後來才加上去,所以顯得突兀也多占了空間。我想,金門民眾如果能有寬敞舒適的病房空間,在醫療硬體滿意度上一定可以加分,金門人連住單人房都需要電話關切,這不是很可悲嗎?
五月二十七日下午,李縣長在縣府第三會議室親自主持第八次「綜合醫療大樓興建推動小組會議」,表示金門鄉親的殷切需求地方父母官早已快馬加鞭,加緊腳步推動興建全新的、動線良好的、饒富生活機能的、符合療養治病的綜合醫療大樓。會上,李縣長強調「病床數目」只要具有人口成長之前瞻考量,充足夠用即可,但是「病房空間」一定要夠大,雖不必豪華,但至少要符合標準,顯示李縣長也已體會大家的需求了。如此,醫療硬體空間才能符合鄉親的期盼,才不致因病房太吵而無法靜養。
縣立醫院已有澎湖醫療大樓失敗例子的前車之鑑,在規劃設計本縣綜合醫療大樓之時,應委託有經驗的建築公司依地區需求精心設計,再由各科醫師參與細部修改,以符實際需求。每床的坪數、床與床之間距離、天花板高度、動線採光等,均會有合乎標準的建置,不會讓鄉親住院之時又有二等國民的感覺。我們真的很需要有一座讓金門人引以為傲的醫療大樓,鄉親的這份需求,李縣長也以行動來加速達成大家的願望。
註:目前正在本院與台銀之間動工興建的是「綜合病房」,地下一層、地上五層,是專為容納國軍醫院裁撤後新增業務量而建,與本文所提將蓋在醫院後方的三百五十床以上之「綜合醫療大樓」不同,特此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