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打造成功坑道老連長華雄健舊地重遊話辛酸
在成功坑道展出的蔡顯國「金門人」坑道攝影展,為今年花蛤季注入藝術氣息,也吸引當年參與成功坑道構建工事的「老連長─華雄健」重返舊地,提及四十年前與軍中袍澤弟兄以生命打造出的成功坑道,如今,兩鬢飛霜老連長華雄健,仍意氣風發,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英雄氣概躍然展現。
曾經在金門「八二三砲戰」期間率軍戍守金門的老連長華雄健,由媒體報導獲悉金湖鎮花蛤季蔡顯國「金門人」攝影展,展出地點在當年他與弟兄們構建的成功坑道內,當下由家人陪同下專程重返金門,看到四十年前自己親自參與打造的坑道尚在,他內心激動萬分,過往的打造坑道歲月,也一頁頁被翻開來,往事歷歷在目。
四十七年間,金防部司令胡璉在兵馬倥傯、運籌帷幄之際,尤積極構建軍事工事,以捍衛國土,保國衛民;當年身為連長的華雄健奉命率百餘位弟兄開挖及構建成功坑道,這座坑道全長約七百公尺,「成功坑道」與「成功戰鬥坑道」有孔道相通,前者為軍事要塞,後者為民防基地,正面有兩個入口。
談及那段打造「成功坑道」歲月,華雄健儘管在歲月的輪轉下,已是兩鬢飛霜,言談中卻難掩干雲豪氣,已塵封的往事,就從口中一段段講出來,他說,成功坑道係四十七年至五十年間打造完成,當年他與弟兄日以繼夜輪番入坑道爆破、開挖、穿鑿,前後歷經三年的光景才構建完成。
「成功坑道」構建工事是高危險性任務,在「暗無天日」的環境中工作,華雄健與工兵、步兵弟兄們置個人死生於度外,胼手胝足,日夜進行構建,主要在維護料羅灣船艦補給作業,以及整個料羅灣、成功海域警戒與軍事防護安全,當年,蔣公抵金視察時,還曾兩度接見負責構建的連長華雄健,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對重返成功坑道的華雄健而言,這座當年他與弟兄用生命打造出的坑道,可以說藏有著許多回憶與情感,而儘管時至今日金門在走過烽火的歲月,這位早已卸下征衣的老連長,撫今追昔之際,也不禁感慨「入坑」的歲月彷彿近似昨日;但對這座坑道依然維護良好,他則欣慰表示:「實在很難得!」。
華雄健四十年前在坑道內打造工作,由於吸入太多灰塵,也讓他飽受肺疾之苦,加上工作壓力之故,他的體重一度瘦到不及五十公斤,健康問題出現狀況,他在坑道完成後,光榮奉調馬祖;當年他與弟兄出生入死,換得來整體的安全,他迄今仍認為相當值得的。他目前在雲林開設一家「天一書室」,以書畫、裱畫為業。
隨著兩岸關係緩和,金門的軍事建設及精神標語,有些已被刻意去除,有的則隨著房舍的重建,一堵堵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成功坑道」是去年軍方釋出給地方政府,今年因蔡顯國「金門人」坑道攝影展,金湖鎮公所經清理及開放供參觀,也掀開坑道神祕的面紗,華雄健盼望在金門蛻變的這一刻,還能在舊地重遊時,看到一些屬於「金門」景物。
「成功坑道」由左側入口進入後,會先經過一個轉折,沿二十三級階梯而下,漸入地底,階梯之後是一段斜坡,左側的叉路有「第三戰防砲」的射口。由主道右轉則可繼續深入地道,左側有第二個射口。沿地道走九十多步,左轉是七級階梯,走幾步路後,就必須右彎。再走一百二十多步,又有六級階梯向下,然後就會進入有以水泥護體的地道。下坡之後,左側有九○高砲的射口。順著主道右轉之後直行,每隔一段路,左側就會有歧路通往射口,共有三個。繼續沿路前進,先左,再右,就可以由後面的洞口離穴,洞外另有高大的軍事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