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現代恩主公胡璉」專題系列報導之六 憶當年與父親相處之情胡之光心頭仍有餘甘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專題報導。
點閱率:1,115

做為胡璉的子民是幸福的,做為他的子女卻是辛苦的。

身為軍人的妻兒子女,要比一般的家庭格外來得辛苦。對於這種缺少「一家之主」的生活,胡璉將軍的公子胡之輝,很小就體會到「幼年心靈淒涼孤寂無依」的感受。

胡之輝回憶年幼時的情景表示,民國三十四年抗日勝利後,全家人自江西會昌乘小木船,東下武漢與父親團聚,船到了漢口碼頭,但見一位身材魁梧的軍人快步上船,擁抱著母親與他們兄弟姐妹四人,胡之輝驚慌中大喊:「媽!這個軍人是誰呀」!胡之輝母親正色地說「輝兒,快叫爸爸」,胡之輝當下流下眼淚,高興地叫了聲「爸爸」!

相見卻不識父親,說來有無限的傷感,但是,這就是胡璉及其子女聚少離多的生活寫照。

因為相見不易,胡璉特別珍惜與家人子女相處的時光,而這些短暫的相聚點滴,也成為胡璉長公子胡之光最深刻的記憶。

胡之光指出,生在軍人家庭,和父親聚少離多,每一次道別,都不曉得何時才能再見面。記憶特別深刻的一次,是讀小學時,家住江西贛州水東鄉,父親有一天利用軍務之暇,返家帶他去贛州城內遊覽,還租了一輛嚮往已久的小腳踏車,讓他盡興的騎玩,還吃了一次期盼已久的冰淇淋。

胡之光說,抗戰時期,能吃到冰淇淋實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如今回味當年與父親的快樂往事,心頭仍有餘甘。

胡之光指出,後來父親還買了一部留聲機和唱片帶回家中,這部留聲機雖然逐漸被淘汰,但他多年來,攜著它輾轉他遷,即使歷經千辛萬苦,也捨不得丟棄,留聲機雖已無聲,卻印記著他與父親曾有的快樂時光。

回憶起父親,胡之光表示,父親胡璉雖然相當疼愛他們兄弟姐妹,但也常利用機會,教他們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胡之光說,胡璉言出必行,以身作則,受到這些身教言教的薰陶,讓他在待人處事方面,也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民國四十年放寒假時,胡之光到金門與父親胡璉共度農曆春節,到金門後,每天黎明即隨著胡璉,步行搬運石塊,構築中央公路、填海築堤、構建防禦工事。短暫的相處,嚴謹的生活,讓正讀高中的胡之光,對父親治軍理民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胡之光表示,父親很威嚴,教育他們兄弟姐妹也很嚴格,平時在家一定要穿戴整齊,不能穿拖鞋,扣子要扣好,也不能穿花衣服。

不過,父親從不打他,除了小時候送過一具留聲機,二十歲生日時,疼愛小孩的胡璉,還花三千元買了一台英國製自行車送給胡之光,這台自行車可變換排檔,相當拉風,許多同學們都爭相借騎。

胡之光回憶指出,父親為了訓練他做為男人的膽量,有一次還騙他,要他跟著船艦出海打漁,他信以為真,換穿上部隊的厚棉衣,配戴手槍,跟著部隊前往碼頭,後來看到有士兵拖著砲台登上艦艇,他才知道是要出海打游擊,那一次,船艦出海突擊湄洲灣,讓他見識到戰爭的駭人場面。

胡之光妻子楊心儀,認為公公胡璉是個行事低調的人,興建小學不留自己的名字就是一例,她指出,和胡之光決定將胡璉的文物收藏,都捐給金門縣,就是希望藉此回饋給所有的金門鄉親,也讓所有的地區文史工作者,有機會更親近胡璉。

胡之光強調,父親胡璉在金門度過八年,金門是他辛勤耕耘的新故鄉,也是他選擇長眠的地方。這裡的一瓦一石、一草一木,都還留有胡璉的手澤,就像家裡的那一台留聲機,即使歲月更迭,仍舊可以感受到,父親當年慈愛的身影,以及對他、對這塊島嶼的濃濃愛戀,依然無止無息地在天地間流轉。(系列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