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取消髮禁理念九月開始落實
教育部日前宣布解除學生髮禁,九月起公立學校不得再將髮禁納入校規,並正式發函至國立高中,說明學生髮式屬基本人權範圍,學校不得藉故檢查及懲處,同時通知各私立高中學校、縣市立中小學參辦。對此,金門縣政府教育局經與五所國中校長達成共識,將自下學年(新學期開學後),採取以不燙髮、不染髮為開放原則,如學生執意要燙髮、染髮、怪異髮型,將由學校主動通知家長一同勸導改善,也就是說,未來學校會以勸導方式來對學生髮型做適度的管理。
教育部日前宣布開放髮禁後,引來社會兩極化的評論,許多學校、家長與教師仍認為髮禁應有限度的維持,大部分的學生高興髮禁取消了。為宣導開放髮禁,教育部也派該部訓育委員會專門委員兼秘書傅木龍來金與所直屬的金門高中及農工職校、和地方的五所國中校長、訓導人員座談,聽取執行上的意見反映。
傅木龍表示,自教育部於七月下旬正式簽署將完全解除髮禁後,社會上各種回應不斷,近來更有不少第一線的教師、校長紛紛對此規定的解除表達出疑慮,甚至是反對的態度,教育部希望第一線的教育工作同仁,能夠相信學生,讓他們有一個學習自律的機會,為此教育部再次呼籲讓學生髮式「尊重自主、回歸自然」。他指出,取消髮禁將從九月起開始落實,除了由教育部管轄的國立高中職外,由各縣市政府教育局管轄的高國中,教育部將與地方政府教育局溝通,盼能貫徹取消髮禁的理念。他表示,髮禁的存在並非必要;管理學生頭髮樣式不等於管住了學生的行為;只有國中及高中這六年需要被管制頭髮,也沒有任何的邏輯或是學理基礎可言。當教育現場已經逐步走向多元、開放的同時,當教育更強調培育一個全人的孩子時,讓他們有機會自主管理自己,正是一個最好的教育機會。當孩子們有自律的機會時,其實才是最需要第一線教育同仁費心引導的時機。他說,教育部長杜正勝取消髮禁的更深層意義,是希望孩子從管理自己的頭髮開始,進一步學習自主管理、對自己負責,以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希望家長與教師能以「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去思考孩子的教育,如果孩子能對自己的頭髮負責、能管理自己的頭髮,將能進一步培育更完美與獨立自主的人格。
傅木龍表示,教育部於民國七十六年就已發函廢止學生蓄髮標準圖示說明,在學生人權保障日益受重視的教育思潮下,屬於人身自由的個人髮式應受到尊重,學生髮式應積極宣導以健康、整潔原則為主,由學生個人自主,學習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他表示,大學不管學生頭髮,難道有很多人奇裝異服、形狀怪異?青少年應培養自信、開放、獨立思考判斷能力,大人也應放心讓青少年建立責任感及自律精神。
雖然教育部在七月底宣布解除髮禁,但卻引起不少學校的反彈,擔心會造成管理上的問題,與會的教師也反映取消髮禁後,家長擔憂學生花太多時間在搞頭髮,且如果學生髮式光怪陸離,一味要求學校不得管理,這也不對,因此,學校、老師適當輔導學生,確實仍有必要。教師也反映教育部七月宣布解除學生髮禁政策,開放學生髮式,過程宜納入家長的意見,學校應透過民主機制,凝聚學生、家長、老師、學校共識,回歸教育專業,再經老師愛心輔導,共創多贏局面,大家應可接受。有的教師、家長認為學生髮式管理是一種生活教育,學校還是有教育責任,如學校無法要求,完全放任不管,相信家長想管也管不動,又當如何?
學校的訓導教師大都認為學生的髮式還是應該有限度的約束與管理,如果學生穿著學校的制服,頭髮卻是留個龐克頭或是各式五顏六色染髮的造型、或是怪異頭髮,不僅學校教師看不過去,大多數的家長恐怕也無法接受吧!
主管地區五所國中的縣政府教育局主任督學陳金文表示,教育局尊重學校輔導管教權,經與地區五所國中的校長、教師溝通後,達成共識,九月份新學期開始,只會對染、燙髮或是怪異造型的學生進行適度的約束管理,採取通知家長一同勸導的方式來輔導學生改善。
多數家長也贊成學校適度的管教,只是管教的界線在哪裡?髮禁又開放到什麼程度?或許要等到九月開學後,才可以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