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人事精簡國民黨金門縣黨部剩5名專職黨工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金城報導。
點閱率:2,004
人事精簡國民黨金門縣黨部剩5名專職黨工

人事精簡國民黨金門縣黨部剩5名專職黨工

十二比五!

是錄取率?球賽比數?都不是,而是目前擁有十二名編制的中國國民黨金門縣黨部,在該黨這波人事精簡後,將只有五名編制專職黨工。縣黨部透露,中央黨部刻正進行全國調查,以瞭解目前各縣市黨部現有專職黨工人數,與未來編制名額的差距。

中央政府變天後,中國國民黨黨工處境一年不如一年。由於過往的優勢大量流失,經費無著的黨中央被迫一再提出精簡措施。依精簡計畫,該黨各縣市黨工總人數將銳減為六百人,金門縣黨部的編制員工更縮編為五人。而未來各民眾服務站也將被迫關門,十二名金門縣黨部黨工,有一半以上則可能面臨中年失業的窘境。

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在縣黨部工作近二十年的蔡姓黨工辛酸地表示,「以後有提公事包的工作機會,別忘了找我」。

低頭打資料的黃姓黨工則搖搖頭,無奈地嘆口氣:「走一步算一步」,較年輕的黨工,則已經有了離職另謀生路的心理準備。

黨工說,民進黨取得中央政權後,中國國民黨基層黨工沒了執政包袱,不必面對群眾動輒「訐譙」的難堪。但原有的福利保障逐漸化為烏有,也在政黨輪替後,成為黨工內心揮不去的夢魘,黨工無奈地說,成群的「飼料雞」,從此被迫學當「放山雞」。

民國九十一年起,第一波精簡措施展開,不少老黨工趁著優退措施,黯然離場;大部分的中年、年輕黨工,則按比例減薪,金門縣黨部黨工們因少了離島津貼,使得薪水銳減一萬多元。

束緊腰帶、茍延殘喘後,黨工們目前面臨更難堪的中年失業問題。

金門縣黨部黨工表示,他們相信黨中央是仁慈的,不會無情的裁員,不過,因金門縣黨部未來只有五名黨工編制,大多數的金門縣黨部黨工,極可能要面對離鄉背井、調至他鄉工作的難題,單身還好,有家有室的可就要傷透腦筋。

早年以黨領政,因此中國國民黨基層黨工待遇優厚,社會地位高,影響力甚至凌駕於公務人員之上,可說風光叱吒一時。現在的黨工們談起過往,除了將它當神話外,只能大嘆生不逢時。

大部分的基層黨工任職時,因民進黨反對勢力壯大、民意高漲,便被迫背負著黨國一家、黨庫通國庫的罵名,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代罪羔羊。

金門地區長期軍管,民怨無處申,地區黨工們自然成了許多鄉親的出氣筒,公開場合動輒被損、被「訐譙」,不過,為生活,黨工們也只好將一切委屈、苦楚往心裡吞。

民進黨執政,中央政權變天後,中國國民黨金門縣黨部基層黨工們終於可以卸下一切罵名,終於可以跟不滿意政績的鄉親們一起大聲「訐譙」,大罵刺耳卻熟悉的「爛政府」!「飯桶政黨」!

心裡頭雖然爽快多了,但是,人事精簡的現實問題,卻是黨工們必需面對的至痛。習慣於幫人抬轎過日子的黨工們,面對未來沒有轎可抬的路子,頓時不知該如何走下去?

記者陳榮昌/金城報導

雖然政黨輪替後,中國國民黨影響力不如以往,但翻開金門縣黨部的發展史,卻頗為久遠。

根據縣誌記載,中國國民黨金門縣黨部成立於民國十五年五月,採委員制,當時常務委員為陳啟澤。

民國十六年五月成立「金門黨部指導委員會」,十九年七月成立「金門黨務整理委員會」;二十四年二月金門縣黨部改制為「金門黨務指導員辦公處」,民國二十六年十月金門淪陷,黨務指導員辦公處內遷大嶝。

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恢復金門縣黨部。民國四十年十月成立「金門黨務改造委員會」,四十一年改稱金門黨務委員會,五月成立第一屆委員會,並成立金門黨務特派員辦公處,由司令官兼特派員、政委會秘書長兼書記長,實施黨政軍一元化。

縣委會第一屆主委為傅亢,其他歷屆主委計有:盧泰榮、謝廷森、王秉垣、何洪印、羅志超、楚志武、胡世元、李金塔、黃武仁、張雲羽、田清益、李國基、焦鐵鎖、李清正、林國平(現任)。

縣委會設委員,由代表大會產生,並設三組一會:第一、二、三組及考紀會。其中,第一組主管組訓、組織發展等;第二組主管民運、宣傳、婦運、社調等;第三組主管主計、人事、總務等;考紀會主管黨紀監督、財務稽核、管制等。 

回頁首